眼前有景道不得,只怪吾人才情薄。脑海中总想着写写自己的家乡,可是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词语,以致急火攻心。每次从达溪河畔走过,我都会停留在吊桥上观望。有几次也下到河边,捡起石子打了几个水漂。曾经掬起清凉的水,从头上直洒下来,一时间神清气爽。每次登上荆山的烽火台,我也会静静的思考。有时会攀上垛口,俯瞰东沟湖,远眺高志山,甚至思绪漂流,穿越到密须古国。见得多了,便也索然无味了。但总觉得,似乎枉对灵台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了,于是又紧张起来。所幸近来有些时间,我便把自己心中所想零乱的堆砌起来,算是我对家乡的一点记忆吧!
灵台于我而言,还是比较美丽动人的。譬如有山有水有朝露,有花有树有暮云,最灵动的还应该是有男有女有爱情,新集川的三女峰便可为证。但见那河,其名达溪,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不沉不阔恰到好处,不愠不火缓缓流淌,古来百里溪,近来涧沟潭,临了汇通泾河,达溪四海,有容乃大。看那座山,其名荆山,负势竞上,郁郁葱葱,不雄不瘦适可而止,不突不峭徐徐攀升,旁逸高志山,对望古离山,见证荆山日历,曲径通幽,无欲则刚。是山的通俗和水的平和,造就了不偏不倚追求中庸的灵台人。他们不拉后,少冒尖,不臧否人物,少拨弄是非,做事稳健,行为端正,恰似山的质朴和水的无华。当然,若遇好事,也能摆宴庆贺,杯酒言欢闲言碎语,觥筹交错胡言乱语,推杯换盏豪言壮语,杯盘狼藉不言不语,于无声无息中酩酊大醉。事后美言:哥只求一醉,姐喝点心情,只是偶尔放浪形骸,丑态百出。第二日倒也无事,步履匆匆,为生计奔波,为工作而忙,一切如初。
走进灵台县城,其貌不扬,不用踅摸或刻意着装,只局促于一山一水之间,不过倒也紧凑。高层建筑直接云霄,居民小区花样翻新。整个什字大塬,平整见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路条条如大动脉般纵横交错。灵台的县镇,既田园深深又都市满满,她正行进于乡村的维护和城市化的边缘,凸显了新时代的乡村和城市的文明统一。那山那水那人,就像八十年代的《那山那人那狗》的情节一样温情脉脉,和谐自然。那一声鸟鸣,跌落的花瓣,稼穑的男人,抱着柴火的女人,乡村生活的一点一滴便勾勒而出,让人念想不断。一人一狗,有色有味,日出日落,老少皆宜,这烟火人间,生生不息。还有那汽车的长啸,KTV的霓虹,脖挂金链搭半截裤脚袒胸露乳的男人,纹朵玫瑰着蝉翼纱裙若隐若现的女人,小城生活的一丝一毫竟呼之欲出,让人怦然心动。饮食男女,有滋有味,朝玖晚伍,乐此不疲,这诗和远方,总在路上。
生活不总是那样美好,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灵台并非骚人的文笔那般精致美妙,总会在山重水复间柳暗花明,让富有主角光环的人一顿骚操作而给人一记惊喜。事实上,还有好多鸡零狗碎的事儿,见天的柴米油盐,主妇的一地鸡毛,乱象的邻里坊间,神秘的男女八卦,难熬的生老病痛,心悸的神兽出笼,无解的生活抑郁,难缠的外星人群,即便你有洪荒之力,事到临头也无能为力。从民间到官方,从地摊到包厢,从城市到原野,从咫尺到远方,社会百态,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应有尽有,福尔摩斯也会头痛半晌。从鲍鱼汁到麻辣烫,从理发屋到剃头匠,从文化馆到菜市场,从上半身到下半身,乖僻邪缪,无关风月,生活点滴,见怪不怪,任情痴情种或酒色之徒也不惊波澜。
其实,山如斯,水如斯,人生亦如斯。山,从来向上,自然而然,或突兀见长,或雄奇争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才是真性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淡闲适,山的静穆和人的自在浑然一体,陶潜真“悠然”!“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人的超然和山的容纳合二为一,这是何等气魄!山,如若向下,便是沟壑,其意为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也,失去了向上的机遇,自然沦落绝境。还是山有精神,上可通天,下可立地,玉汝于成,进退自如。如果在权力和人欲的轮回中,去登山悟道,定会生出望峰息心的谶语来。“靠山吃山”,这不正是老百姓对它最好的总结么?水,一直向东,或惊涛骇浪,或柔美平静,“日夜东流无歇时”,这才是真意。天壤之间,水居其多,没水就会失去灵动,自然和人也会枯竭而亡。水,从来向东,不舍昼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是水的精神,静止不是它的风格。水以它的温柔和趋动为人类教活了生存之道,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便是这个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田地和思想一样,也需要一泓清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规劝人们惜时如金,抓住了时间,一切皆有可能。可见,识时务,顺环境,也是水的性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水对自然和人的最大馈赠,也是人对水的最大感恩。
驻足达溪河畔,望着荆山之巅,流水淙淙,白云悠悠,风景如斯,时代更新,灵地的山水以她的最大的动能和容量养育着灵地的人,灵地的人也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守护着灵地的山水。水乳交融,和谐共生,这就是灵台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