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理论
供需理论是一个经济学模型,是说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
这种供需关系通过价格和竞争自我调节的现象,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所说的那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运用:淘宝的效率
网上曾有一篇文章,叫《淘宝不死,中国不富》,大意是说淘宝让商家们进行非常惨烈的比价,把所有商品的价格压得非常低,商家们就都赚不到钱。因此淘宝如果不死,中国就富不起来。但是,如果你理解了供需理论,并看见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明白,中国很多企业赚不到钱不是因为淘宝,而是因为供需关系。
我们的商业有个问题,只要有人做了个东西赚了钱,全中国的 同行和外行就一拥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模仿。导致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山寨品。供给极大增加,远超出有效需求,价格迅速下跌。
但在过去,这只看不见的手忙不过来,调节市场有些慢。淘宝说,放着我来,它做了一个叫“价格排序”的按钮,帮助看不见的手,提高干掉过度产能的效率。后来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等说,我也来帮忙。
淘宝只是提高了市场自我调节的效率。中国企业赚不到钱,是因为供给侧太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把“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供给少会导致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和供给的攀升。供给多又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又会导致需求上升,供给减少。如此往复,最终平衡。
如何调节商业策略
1、提供稀缺的商品和内容
比如,你是一个公众号运营者,除了苦苦写文章,看着订阅量一个两个增长外,也要思考依稀啊,你供给的是不是稀缺内容,看不见的手,正在把你往真正稀缺的优质内容调拨,你要听他的话。
2、提供稀缺的能力或方法
如果你不想在这个博弈游戏里疲于奔命,那请你想一想,你到底拥有什么稀缺的东西,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比功能更稀缺的,是体验,比体验更稀缺的是个性化。
大家今天稀缺的不是免费的商业知识,网上太多了,大家稀缺的,反而变成了用来把这些知识内化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