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第四章借南伯子葵对女偊的对话,用寓言故事简述学道的进程。
仍在原文基础上一步步看庄子讲述得道的过程。
1.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南伯子葵问女偊,年长而容颜仍似孩童,怎能做到?女偊答,得道就可。南伯子葵问,道是否可学?
2.曰: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女偊答曰不可,你非学道之人。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没圣人之根器,我有圣人之根器而没圣人之才,我想以圣人之道教导他,也许他能成为圣人。以圣人之道传授具有圣人才能之人,也容易领悟。
3.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
我在其旁将圣人之道传知,三日后,卜梁倚已遗忘世故,超脱凡尘;七日后,心灵已不被物理世界所束缚;教导九日,已可无虑生死,将生死置之度外,心境宛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尔后,可体悟到道的境界。
4.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体悟道后,就可不受时空的限制,也就可不受生死观念的拘执,入不死不生的境地。
5.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道的运作让万物有规律地生灭往返不息。达到道的境界,心能转物,可在万物生死成毁的纷纭繁杂中保持宁静的心境,这种道的境界名为撄宁。
6.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南伯子葵问女偊,道从哪学得?答曰,通过文字书籍、口口相传,及自身的洞彻见解。平日勤行不怠,会心之时咏诵歌吟,从而心旷愈深远虚寂、高邈寥远,以至体悟到道的境界。
第五章
借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为友,对话生死、形体的寓言故事,阐述万物生死存亡为一体的哲理。
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聚而言,谁能把空无当头,把生命当脊柱,把死当作臀,谁能通晓生死存亡为一体的道理,我想与之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心意相合而成为友人。
2.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其心闲而无事,跰鑑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不久子舆生病,子祀前往探望。子舆说,造物者将我变成如此曲屈形拘的样子,腰弯背驼,五脏充血,面颊凹陷,肩高过头,颈椎隆起。虽阴阳不调,病至如此,他仍不以为意,若无其事,蹒跚至井边,对照倒影说,怎么造物者又将我变成如此朽形了,将这样的身材拘束我?
3.子祀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子祀问,你嫌恶吗?子舆答,不,为什么嫌恶呢?假如造物者把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就用它来报晓;假如造物者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就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如造物者把我的臀变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化为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更换别的车马吗?
一切万有的生命,皆在自然中变化,而所掌控的是这一生命的本源。万变不离其宗,也是此理。
4.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获得是因时机,失去就顺其自然,安时处顺,安适于当下,顺应事物变化,如此,哀乐的情绪就不会扰乱心境,此为自古以来之高明见解。若不能自我解脱者,皆因受到外物的束缚。且宇宙万物不能胜天,我又怎么能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
悟道之人看通万事万物,从而不被物理世界所困扰束缚。
安时处顺,安于当下,顺应自然。
第五章未完待续。
备注: 此篇写于一九年一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