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说明 说备考”——2019北京中考《考试说明》解析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日前发布,今年中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总体稳定,局部有微调,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包括语文学科依据《课程标准》增加对书法内容的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纳入考试范围等。围绕北京新中考政策的实施,考生将如何围绕这份《考试说明》备战中考?《教育面对面》邀请中考学科专家为你分析解读。
嘉宾介绍

嘉宾介绍:
左起:精华学校鼎级班初中部校长、联考政治试题命制教师魏国;精华学校鼎级班数学组组长魏明阳
考生和家长如何使用2019中考考试说明
①2019中考考试说明基本上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原则,所以在“稳”的方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体系的构建,形成有关系的思维导图。在“进”的方面,对于知识的改动,要按照最新的知识记忆和整理,增加知识储备和训练;考察层级发生变化的,要提高自己的实际做题能力。
②中考说明能力要求更加侧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语文要求“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也从侧面提醒考生语文题目的难度会进一步提升。
③注意教育考试研究院一直以来所强调的“去程式化”,研究新题型和新题面,不能完全思维定势,因此建议考生一定加大完形部分的练习力度及广度。
④家长和同学们要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组织复习和练习,提高实战水平。
2019中考的知识、能力考查重点
1、语文《考试说明》中提到“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也从侧面提醒考生语文题目的难度会进一步提升。
2、英语《考试说明》中考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为阅读板块,阅读板块的主观题比重加大,且阅读篇幅及难度都有所提升,更加凸显阅读之重要性。
3、中考生物、化学和物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考试风格去模式化,注重激励考生多角度发展。同时客观题目分值减少,主观题目数量增加,鼓励考生自由发挥,灵活应对考题。
4、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依旧是按“观点理解力”“分析运用力”“实践参与力”三部分进行考查,但2019年的考试范围侧重强调参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突出了深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和备考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关注与法治有关的材料和试题。删除“权利与义务”主题中原“财产继承权”等内容。
新的《考试说明》强调引导学生关注课程要求,体现国家观念;突出基础知识和思维,注重基础的考查;努力通过“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
5、历史《中考说明》强调: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2)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开放性题目占有一定比例。
(3)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强调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6、地理《中考说明》主要变化的在于部分考试细目的表述和知识层次要求,例如考试细目中有三条内容要求水平从“识别与描述”修改为“说明与归纳”,也就是说2019年中考地理更加注重通过命题情景来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通过试题的设问方式来考察学生的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数学《中考说明》数学科目对“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进行优化,体现出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例如,将“数轴”的A级要求调整到“实数”的A级要求,B级要求调整到“有理数”的B级要求;将“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的A级要求“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调整到“整式”的A级要求等。注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完整过程,体现学生日常学习积累的活动经验。扩大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做事能力。
不同情况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习困境及解决建议
①阅读量小,做题速度慢。措施:增加阅读量,尤其是语文和英语,通过阅读提高作文水平;扩大视野,广泛涉猎。
②没有规划,学习随意性强。措施:制定规划并严格执行规划,请求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督促
③不善于动手,总是停留在背基础知识上。措施:能动手就不要吵吵。多写是王道。
④试题做完之后发现和标准答案差距很大。措施:反思丢点的原因、寻求老师的帮助、总结和提高。
给初三同学寒假安排建议
①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完善基础知识,梳理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②借鉴以往的模拟试题和中考试题,提高限时训练的强度和水平。
③学会总结,尤其是对错误试题的总结,不能放过不会做的试题,善于利用错题本。
④学会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积极应对备考和挫折。
声明:本文图文信息转自教育面对面RBC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