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老师推荐我们购买并品读《毛泽东选集》。《毛选》共有四卷。开卷有益,看完第一卷,就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反对本本主义”篇的内容,让人醍醐灌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一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不能闭着眼睛瞎说。在工作中,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略懂皮毛,并没有深入去研究,就滔滔不绝者有之;懂些理论,甚至都没去实践,就信口开河者有之;虽有亲身实践,然一再失误死不悔改者有之。特别是决策者,要是没有什么依据,纯粹凭感觉下判断,极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稻盛和夫曾说过,答案在现场。亲临现场才有真相。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有些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的材料,问题就解决了。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清楚了,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整篇提到的问题,都是我的自画像,包括喜欢拾人牙慧,总爱用某某说,哪本书上说。虽然说的时候是为了增加说服力,但是实际上少了思考,只是拿来主义,极容易走向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极端。尽信书不如无书。保持好奇心,带着一种怀疑和批判性思维,更有助于将研究和调查走向深入。
调查的技术。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这些技术,沿用至今,效果都很好。这些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做好调查。躬身入局,到现场去,到一线去,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用嘴巴去问问题,用鼻子去捕捉气味,用手去触碰实物,唯有如此,才能看到真实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
我最喜欢这篇,我们的老师就比较推崇《实践论》和《矛盾论》。当然,每一篇都极好,看了都会受启发。伟大的作品中蕴藏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指引着我们的伟大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