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核心素养》听课笔记

《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核心素养》听课笔记

作者: 夏末秋初YE | 来源:发表于2022-01-18 08:46 被阅读0次

    教育本质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

    教育本质,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

    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激励孩子。而教师的核心素养就是成为一位终身学习者。


    了解孩子

    了解从定义孩子的年龄开始,是0-18周岁均为儿童。分别是:婴儿期(0-3岁);学前期(3-6岁);儿童中期(6-12);青春期(12-18周岁)。

    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水平包括什么?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包括知觉、注意力、解决记忆问题和推理能力。认知是指对感官输入进行转换、简化、存储、检索和利用的全过程。感官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感觉知觉是由各种感觉器官产生的,没有内置的信息。感知是有组织的,整合了感官信息并赋予其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孩子认为我是这样想的你也是这么想的。

    万物有灵:认为万物万事都是有生命的。

    不可逆、刻板:靠直觉推理对转变或过程不能完全理解,所见即所得。

    单维性: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者维度。

    不守恒性:不明白物体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其质量(属性)是恒定不变的。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守恒性: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或者本质的东西。

    能进行群集运算:群体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统一性、重复性五个方面。


    三年级现象

    上了三年级了,孩子似乎变“笨”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成绩直线退步。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过渡期,这个时候专注力差,而学科方面的基础不扎实,同时呢也有可能没有养好好的习惯。所以才会出现以上的这些现象。


    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不理解课堂上的内容我们要怎么做呢?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练习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也可以利用支架教学法。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情绪影响。而情绪当中很容易把感觉和感知区分不清,那么什么是感觉呢?

    感觉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就是感官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他。包括了我们的五感。

    而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的感受器官接受刺激,反应人体内部的器官和肌肉运动的变化的感觉。包括了我们的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后,形成了对这一事物的整体的认识。

    苹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拿上面的苹果来说,那什么是外部感觉呢就是我们可以用眼、耳、鼻、舌、身可以触碰到的,刺激的,带给我们的感觉。那边内部感觉就是我们看到这个苹果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很多跟苹果相关的一些人、事物、场景等等。

    而我们练习专注力的目标,就是找到专注的感觉后形成知觉,并迁移到应用的教学学习生活场景当中,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


    激励孩子

    FFC和FFA模型

    FFC模型:直接赞美

    感受(用心)Feeling

    事实(观察)Fact

    对比(真实)Compare

    FFA模型:自我赞美

    感受(用心)Feeling

    事实(观察)Fact

    提问(感受)Ask

    激励口诀

    赞美要按套路来

    课上需要氛围好

    感受事实和对比

    课下要把长处找

    感受是适合问句

    你是怎么做到的


    做一名终身成长的教育工作者

    向下:立德树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向上:工作创造性(寻找适合的才是好的)

    向左:学习的广度(多读书、多实践)

    向右:学习深度(结构化、整体化、实践化)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在飞速变化,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终身学习,这也是教育的实际本质。

    课程导图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核心素养》听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mh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