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 城记·风光颍上

【行走】 城记·风光颍上

作者: 诗酒寒秋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14:14 被阅读0次
    颍上县街景

          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河南,在安徽入淮。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颍河也是航运、灌溉的重要水源。水育文化,颍河及支流两岸,是我多年来行走的目的地。为了完成颍河之旅,也为了看看管仲故里,今年2月早春去了趟颍上。

          安徽颍上县,颍河之尾,曾经水运发达,是淮河上的大镇,风光一时。尤其到明清时,颍上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晋商更是在颍上建山陕会馆。

          下高铁、进酒店,放下行李,直奔明清苑。这里原为颍河故道边的一处历史遗迹,后来在开发颍河故道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多次修缮和复建,形成了皖北地区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总面积13000平方米。

          明清苑有八大外院、五大内院共13个院落,“五宅一庙一戏台”七个单体建筑,房间120余间。在明清苑的殿堂、院落和过道穿梭,时时惊叹它能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既有中原建筑之恢弘与古拙,又有江南亭阁之轻灵与神秀,难怪被誉为“皖北第一苑”。殿堂、庙宇、戏台、长廊、门楼、古塔,皆可见雕刻之精致。这座巨大的建筑群有几十座门,每座门都不一样,都是风景。

          明清苑现在是八里河风景区的一部分。八里河风景区南临淮水,东濒颍河,风景开阔秀美,因保护一方水土、创建良好人居环境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享受河湖滋养和水运便捷的同时,也容易被水灾祸害。放眼八里河景区,很难想象这里曾遭受过多大的苦难。古代就不说了,仅看现代,1938年黄河花园口炸堤,黄水南泛,由颍河决堤进入八里河,河床升高,河水漫灌,房屋倒塌、良田淹没。1954年,百年未遇洪水来袭,颍、淮两河泛滥,六大湖泊连成一片,颍上县成了泽国。

          后来政府上马淮河堵口和八里河改道工程,截住了八里河入淮的通道,再开通八里河入颍河的流径,建闸截流,八里河成了颍河的支流。由于多年来黄、淮泛滥,泥砂沉积,积水成泊,八里河最终变成湖泊。当地政府建渔场,改善环境,植绿疏淤,最终有了如今的八里河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风吹稻浪、鸟语花香、水美鱼肥。

          在颍上众多旧迹中,尤家花园很有特色。

          尤家花园及故居是当地富豪尤荫轩于1923年所建,距今整整百年了。这个大园子总面积有6万多平方米,其中水面不小,园中有水、水中有园,有近20座各式各样的桥连通。

          尤家花园是苏式园林,但比苏州园林疏朗得多,园内小桥流水、假山长廊、亭台轩榭、绿荫叠障,移步换景,有些建筑非常独特。

    尤家花园旁门

          颍上是春秋时一代名相管仲的故里。县城解放北路有管鲍祠,纪念管仲和他的好友兼伯乐鲍叔牙。

          管鲍祠有院门和三间正殿,院内有管仲衣冠冢。现存的管鲍祠很小,似配不上那位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但以前不是这样。管鲍祠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当时县令、著名戏曲作家屠隆所建,并作《管鲍祠碑记》以记其事。明末战乱,管鲍祠毁,崇祯十二年重修;清嘉庆年间毁于火灾,道光六年再修;咸丰年间又毁于大火,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复建。当时祠东有“九合桥”,奠念管仲“九合诸侯”之功;祠西有“四维桥”,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这是很大的格局了,可惜两桥毁于上世纪70年代。

    管鲍祠 管鲍祠 管鲍祠

          好在颍上人没忘记这位乡里,尽管已过去2700多年,但管仲在颍上的分量似乎更重了。商贸城、大街、公园、居民区、老街、小吃街、饭馆甚至酒,都有用管仲命名的。县城里有后来打造的管仲老街,以水街环境为依托,建筑则是明清时期皖北合院民居和商业街的式样。上午来转了转,没什么游人,听说晚上很热闹。

    管仲老街大门 管仲老街 管仲老街 管仲老街 管仲老街戏台

          我喜欢窝在一个县城里三五天,看看景点、逛逛街巷、吃点当地饭,特随意。在颖上逛街,表面上看都还不错,临水住宅楼一片一片的,大街上也都是高楼大厦。

          在颍上住了两天,发现想吃点当地土菜得中午去,一到晚上,县城里的大小饭馆都挺火爆。一家饭馆的老板说,小县城里,大家晚上没什么事,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喝酒。白天都上班,又没什么外来游客,所以中午吃饭人少。         

          找了几家当地特色饭馆,饭馆虽小,但久远的菜肴也穿越了多少烟雨,味道传到今天也不易。

    牛肉烧豆饼 手撕面

          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就是江心洲滨河公园,离开颍上之前特地去走了走。

          江心洲滨河公园和八里河景区类似,也是改水道而成。因为航运和灌溉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相继在颍河老河道东边修建河闸、船闸,老河道就成了废河,滨河公园就是在废河道上改建的。

          公园以颍河新河为轴心,将颍河故道改造成湖泊,建成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约600米的滨河公园。大片的水岸绿地上,亭台楼阁、塔桥廊榭、曲径竹篱、花草树木,人在绿中、绿在水中、水在林中。

          两岸还有一些文化景观点缀,漫步绿荫下,也能有文化的熏陶。

          西岸的一座仿古建筑是河洲书院,由北宋时颍州知州始建,他开办颍州书院以补官学,推行儒学。清顺治十八年,劳俶允任颍上知县,他热心公益,兴办义学,并在河洲上建起了河洲书院,作为文人讲学、游人休憩的场所。书院后来在颍河泛滥时被淹没,复建的河洲书院为“一主两副”三层木结构建筑,古朴庄重。滨河东岸的绿波亭,是为纪念屠隆而建。他在东门修了河堤,人们称为“屠堤”,并在堤上修绿波亭纪念他。亭子旁边是屠隆纪念馆,展出屠隆的生平事迹、在颍上的业绩、戏剧作品、诗文和书法等。

    河洲书院

          了解更多以前不知的事,是行走的意义之一。没来颍上时,只知道管仲是颍上人,查资料,又知甘茂、甘罗、甘英也是颍上人。甘茂、甘罗是祖孙,楚国下蔡(今颍上)人,但都在秦国当了大官。甘英是汉武帝时人,曾随张骞出使西域。来了颍上,才知屠隆、劳俶允,不来颍上,即使看再多的书,恐怕也无缘知道这二位先贤。

          二月下旬,北京的万木还是一片沉寂,颍上的春雨未到,但花已开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 城记·风光颍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nd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