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司外揣内,援物比类

司外揣内,援物比类

作者: 李离里力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6:28 被阅读0次

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它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所以,掌握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是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条件。题目是两种思维方法,另外还有揆度奇恒、试探和反证、内景反观五种方法。

昨天我写的一篇文章有了第一位评论的人,我莫名的感动,也有了动力,我要写下去,哪怕只有一个人读。希望大家可以从我的文章学到东西。

下面我就介绍这五种思维方法。

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又称"从外知里"或"以表知里",是指通过观察、分析人体外部表现,以测知其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的思维方法。如通过人体爪甲的荣枯,来推知肝血的盛衰,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方法。

援物比类

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如用"釜底抽薪法"治疗火热上炎,用"增水行舟法"治疗肠燥便秘,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小便不利等。

揆度奇恒

揆度奇恒又称"以常衡变"、"以常达变",就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鉴别,从一般与特殊的比较中,从异常与正常的比较中,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从而发现其规律。如可以通过脉率的比较,可以区分和鉴别平脉、病脉和危重病脉的方法。

试探和反证

试探是指对复杂的研究对象先提出设想,并采用一些尝试性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做出适当的调整,完善或修订原有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逐步深入探求实质的思维方法。反证是指从结果来追溯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如中医学认识病因的"审证求因",即是典型的反证法,如患者表现有恶寒、无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等症状或体征者,再结合其发病时令和患者的衣着和居住环境,即可反推出系"寒邪"为病。

内景反观

内景反观又称"内视法"、"内照法"。它认为机体在某种特殊状态下,人的自我感知能力可在一定的程度内,体察或感知机体自身的内在景观(通常指内部的功能状态),甚至能做出某些适度调控的一种特殊方法。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指出:"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查之。"即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某些经过特殊修炼,能内视反观的人方能体察而感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的形成都与内景反观方法密不可分。

今天学的是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文字好背,但是思维方法不好理解,得学会思考,这样学起来才会轻松,融会贯通。

再次感谢所有能阅读我文章的兄弟。有你们我更有动力,希望你们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谢谢你们。

司外揣内,援物比类

相关文章

  • 司外揣内,援物比类

    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它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所以,掌握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是学习中医学...

  • 听听规培随笔

    过去中诊一直讲“司外揣内”,现在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直观的看到,是否有必要继续“揣”呢?为什么还要“揣”呢!——内镜...

  • 中医考研 | 中诊的必考点

    1.司外揣内 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由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灵枢·...

  • 谈骨论经

    《黄帝内经》云: “司外揣内”,“有诸内,必形诸外”。 所谓“青筋”,就是人体皮下可见的静脉血管。青筋异常暴突,说...

  •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1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以象测脏&司外揣内 3时空概念的功能模型。 中...

  • 大内、内诸司、外诸司

    2022.09.06 《东京梦华录》P15-27 文章前三小节讲了北宋京都的城市布局,今天读的大内、内诸司、外诸司...

  • 读懂孩子 “小信号”,才不会“兵荒马乱”!

    中医有一个词叫“司外揣内”, 这个词,听起来很复杂的样子, 其实很简单,可以打一个比喻: 你的一个眼神飘过来, 我...

  • 鬼谷子内揵第三(四)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着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

  • 嗜欲深者天机浅

    凡外重者内比拙

  • 2018-05-19

    很多人面部长着黄褐斑黑斑脸色不光滑,不透亮,怎样美容洗脸都好像蒙着一层灰垢。中医思外揣内,有诸内,必形于外,形诸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司外揣内,援物比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o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