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做到每天更新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反常识的认知,起码对于我自己来说是这样的。以前我一直在苦恼为何自己做了很多努力,终究还是无法战胜懒惰的天性,终究还是要一次又一次的做思想斗争。一想到要考虑问题就想逃避,转脸已经去看无脑的小说与韩剧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初读这本书,似乎好像自己慢慢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我们的大脑难道天生不就是用来思考问题的么?如果不思考问题,那我们人类还与其他生物有何区别?诶,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其实并不擅长思考,相反,其实我们的大脑其实特别擅长逃避思考。我们的大脑会更加倾向于做一些无脑的事情,比如说,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工作中我们更喜欢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学习之前都喜欢先打扫一下房间,一旦要思考,我们下意识的就会想做一次必要但是很简单的工作。
当然有的人就会说,当然不是啦。我喜欢数学,我喜欢编程,我喜欢挑战……这些工作总是需要思考的吧,但我们以此为乐。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心流状态,所谓心流状态,就是当你的任务难度略微超出你自身阶段性能力的状态,本质上其实是一次难度不大的思考工作,而恰是这样的工作,其实是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如果任务难度过大,我们的大脑反而就不会体会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了。如果你能体会到这种愉悦感,那么你可能就会倾向于去接受挑战啦。
那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呢?作者提到了环境要素、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概念,环境要素以及长期记忆顾名思义,工作记忆就是我们进行思考工作的区域啦。周围环境促使我们展开思考,再结合我们的长期记忆,在我们的工作记忆区完成思考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这三个要素可以影响我们的思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降低问题的难度,更好地思考解决问题呢?工作记忆区的大小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爱因斯坦和我们的工作记忆区的大小可能天差地别。那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环境以及长期记忆入手来改善我们的思考能力。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