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心理学》学习6-1

《教育心理学》学习6-1

作者: 长空云淡 | 来源:发表于2022-07-06 05:51 被阅读0次

6品德心理与社会化

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道德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是个体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反应。品德心理着重探究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道德品质形成过程和发展的规律性。品德心理主要包含道德认知、道情情绪和道德行为三种成分。

然而,近几年来西方心理学界对品德心理的研究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的主题与研究视角陆续出现。国内研究者也积极响应上述变化,新近的一些研究已开始探讨内疚、羞耻等道德情绪的发展特征,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章拟对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儿童和青少年品德心理研究进行全面回顾。首先从道德认知、道德情绪和道德行为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分别进行介绍,主要涉及发展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之后再对比国内外研究,分析现存的问题,旨在为中国的品德心理研究和道德教育实践提供启示。

6.1国外研究现状

6.1.1关于道德认知的研究

道德认知一直是品德心理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研究均以其为切入点探讨儿童道德的发展。后续研究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并作出了一些改变。皮亚杰的研究发现,三四岁的年幼儿童并不懂得规则;即便到了五六岁,儿童意识到了规则,仍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直到11岁左右,他们才意识到一种遵守规则的义务感。但新近的研究却发现,2岁半到4岁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儿童对“道德违规是错误的”这一观点的理解越来越独立于权威的判断,但只有年长儿童认为道德违规应该受到惩罚,同时该阶段女孩在关于道德规则的不可变更性的理解上比男孩有更为快速的增长。3岁儿童在目睹了一个成人对他人施加伤害行为之后,对比中性事件中的成人,更少给予其帮助。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便儿童看到的是成人意图伤害他人未果,对比中性事件中的成人,也对其提供更少的帮助;而当儿童看到的是意图帮助他人却意外造成他人伤害的成人,儿童后续对其实施的亲社会行为和对中性事件中的成人几乎一样。这说明儿童选择性地避免帮助那些伤害他人或者仅仅是意图伤害他人的人,而且这种能力在3岁的时候就已经发展起来。耶鲁大学Hamlin及其同事的研究进一步指出,6个月大的婴儿就有辨别“好坏”的能力了。当研究者将代表“帮助者”和“阻碍者”的木块放在一起让两组婴儿挑选时,10
个月大的婴儿明显更偏好“帮助者”。这表明很小的婴儿对“乐于助人”的“帮助者”就已产生好感。

Turiel提出领域理论,他主张对社会文化中的各种规则进行领域的区分。道德领域的事件是指与身体伤害、心理伤害、福利、信任、权利、公平或正义等有关的行为,习俗领域的事件与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致性或规则有关,个人领域的事件与个人的偏好或选择有关,安全领域事件主要与自我、安全、健康和舒适感等可能会对个人造成威胁的非社会性危害有关。对不同领域的行为规则的判断也是道德认知发展研究关注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已经能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区分,并且能做到对假设情境的判断与对真实情境的判断相一致。对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所有年龄的被试对道德故事的理解均要好于对安全故事的理解,这说明对道德主题理解的发展是先于对安全主题的理解的。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对违反道德的判断反应时显著快于对违反习俗的判断反应时,青少年比儿童更倾向于作出规范性的判断。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发现,和成人相比,青少年对道德和中性行为作判断时N2的波幅更大,但是在传统习俗领域没有出现此现象。这说明在由青少年向成人的发展过程中,道德判断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有哪些因素影响道德判断的发展呢?认知机制历来是研究探讨的焦点,其中心理理论被认为是影响道德判断的发展因素之一。那些心理理论发展较好的儿童,运用道德规则时会有更多的变通性;同时道德判断反过来也促进了心理理论的发展。同伴关系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由同伴拒绝诱发的较高水平的愤怒促使青少年对反社会媒体
内容采取更加容忍的道德判断,且随后更加偏好反社会的媒体内容;相比之下,成年早期的同伴排斥和反社会的媒体偏好之间关系不大。此外,社会变迁和文化也会对道德认知产生影响。研究者访问了两个年代(1990年和2005年)的东德儿童,问及他们亲密友谊(友谊概念)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友谊困境中的道德决定和推理。结果发现,2005年的东德儿童和1990年的东德儿童相比,前者对规范性和人际交往一利他一同情的关注显著高于后者;对关系的关注(如关注如
何建立一段新的关系)则相对减少。此外,道德推脱作为一种特定的认知倾向,近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

该认知倾向包括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造成的伤害显得更小,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及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在道德困境中,当控制他人取向的价值观和亲社会推理之后,道德推脱仍与个体帮助他人行为的减少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道德推脱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积极的父母关注和控制可以减少道德推脱。

近年,道德认知领域也关注对说真话和说谎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对出于礼貌而说谎的个体给予更少的负面评价。有研究者还对比了加拿大儿童和中国儿童对谎话和真话的选择、分类和评价,与加拿大儿童相反,中国儿童倾向于对有益个人却损害集体的真话给予更少的正性评价。

在6—11岁儿童如何看待他人将同伴的犯过行为报告给老师这一问题上,研究发现年幼儿童将报告微小的犯过行为和报告严重的犯过行为均视为恰当的,而年长儿童认为只有对大的犯过行为的报告是恰当的。这一认知背后暗含着儿童对社会成本的估算以及认知能力的增长。还有研究者探讨了青少年在道德、个人、安全等不同领域的情境中对说谎的判断。结果显示,当个体卷入道德违规或被限定的个人行为时,这时的说谎是可以接受的;当说谎发生在安全领域中则是不可接受的,不过这种情况仅针对父母;当针对朋友时,不同领域的说谎均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儿童和青少年会视领域的不同和关系的不同来调整对他人诚实性的判断。

相关文章

  • 《教育心理学》学习6-1

    6品德心理与社会化 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道德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 教育心理学笔记

    通过认真研读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学习内容,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梳理记录学习笔记如下: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不...

  • 学习

    打卡✓ 今天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它是属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分为研究...

  • 教育心理学

    举烛探奇,学海钩沉,寻学习源头教育心理学:你们要的学习和教育的技巧的干货全在这! ——浅谈《当代教育心理学》感想 ...

  • NDK Samples学习 [6-1] - camera之bas

    title: NDK Samples学习 [6-1] - camera之basictags: [ndk camer...

  •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

  •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阅读完文本的序言部分,我非常明确地讲,教育人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 综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研究学...

  • 建构主义对我们的启示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10章 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 一、什么是学习科学呢?学习科学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学习6-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sr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