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一万小时定律的前世因果

一万小时定律的前世因果

作者: 一蓑烟雨_任平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2-10 21:27 被阅读0次

           最近在使用微信读书的时候,看到不少的小伙伴们都在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据说很好看,说实话,这本书我没看过,我并不想针对这本书发表什么看法,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但是我今天写的东西是针对于一万小时定律的,因为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刻意练习》。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大家都学过古文,古文中有一种写作手法就是泛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的四百八十寺,就是个泛指,同样,一万个小时,我不知道作者是否也使用的泛指。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外国人,据我所知,他就是把10000个小时当成了一个阀值,认为把一件事情做好,至少要10000小时的训练。这个我无权否认他的结果是否正确,不过我在另外一本书——《刻意练习》中发现了他说的这个一万小时的来源依据。

           来看下边:<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和《刻意练习》中的说法是一致的,且与本人无关>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一万个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

            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好懂的文字。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验证。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  

           这是“一万小时法则”被提出的事实论据。

           然而从我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些信息基本上是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

          一万小时定律起源最早是一位诺奖得主HerbertSimon和合作者WilliamChase发表的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和国际象棋新手对比的论文,不过在这篇文章里压根根本没有出现一万个小时这个词,提出的是一个十年定律,这个十年定律还是针对于国际象棋手的。然后当时间来到1976年,另一位学者安德斯·埃里克森(上文人物),和之前提到的诺奖得主Herbert Simon合作,并在其帮助下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关于的就是他在专业技能习得领域的研究结果,然后其中一个关于音乐学院的研究结果就被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者格拉德威尔引用,并加以演绎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然而,安德斯·埃里克森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安德斯·埃里克森从他的实验结果中得出的结论是也仅仅是刻意练习而已。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讲这一万小时的由来,总结一句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者,用别人的实验结果演绎出了一个数字一万小时,并用这个数字作为阀值,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

          讲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证明一万小时定律是错误的吗??NO!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万小时定律的前世因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uu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