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无意间跟嫂子聊起侄子的教育问题,嫂子说周末这两天带侄子去好几个辅导班,效果感觉不错,侄子很喜欢也不嫌累,感觉自己耽误了孩子、报晚了。
我想侄子最近刚去上各种辅导班,还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刚上来喜欢是很正常的,到底怎样还要看坚持下去的效果。
我们开始聊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很自然又搬出我喜欢的龙应台关于孩子教育的理论。
“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意义、有时间地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从最初看到这句话就很喜欢,要是早些看到大概生活和学习会更努力一些,未来我也会把这段话带给我的感悟运用到教育侄子和教育孩子中,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努力不是为了更多的选择,而是可以跟一些选择说不。
跟嫂子继续交流,最近看一个云南爸爸为实现开拓孩子视野长见识的愿望,毅然在孩子三岁生日那天带孩子出发自驾去环游中国。
三岁,是多少孩子还在懵懂和泥吧的年纪,但是这个爸爸觉得带给孩子最好的是眼界和见识,所以走上这条路,毋庸置疑,这段经历将来会对孩子产生很多影响。
我认同和支持这个观点,带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见识,是视野。虽然人生跟选择、努力、运气都有关系,但是很大程度上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
就像我小时候很多东西都没看过,也没听过,对于很多东西都没有概念,我自然不会衍生出更多的想象和想法,因为我根本连想都不会想到。
前几天跟同事聊起她同村的一个发小,高中毕业成绩不错去了个不错的大学,选择了海洋相关的专业,后来考研,再后来去了这个专业领域的国家最权威政府机关,甚至在该单位后来的公务员考试中担任考官。
他也早已不是那个和泥巴的孩子,他的朋友圈很精简,除了南极就是北极,除了极光就是海洋冰川,除了中国各地就是世界各国,动辄在南极北极科考驻扎一年半载,跟企鹅北极星相伴...
那人生太酷了,他也是个农村孩子,但是他的选择造成了今天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假设我们财务专业即使进了财务最专业的院校,出来也不可能与科考南北极有关。很多的生活轨迹,在你做出选择的时候埋下伏笔。
我想那个男孩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跟自己的兴趣和见识有关,而这样的选择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大、更远的见识,南极、北极待上一年半载是我到现在都不会奢望的生活。
东扯西扯了很多,我还是觉得见识是带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多出去走走,丰富自己的经历。
多读书,在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继续丰富自己的阅历。
认知决定见识,认知决定思维、认知限制想象。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句话没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