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着被挖掘,被发现。
自认不跟天才沾边,但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天赋的滋润。沉落的右手,失声的嘴,被迫着放弃近在咫尺的机会。“征于色,发于声。”原来的我切切实实的做不到。每一次提问,对答案的肯定却悄悄化作无边的恐惧,我害怕主动,却又期冀着尝试,在忐忑的心跳中重复着收手。我想到:这样其实也挺好。
父母总向我灌输主动为好,敢于尝试的理念,我当然是明白的,但有对此缺少实感。如果说发言是展示,上台是表现,我在试着亲自迈出脚步的那一刻,漫上的是源源不断的溯流。别人帮不了我,我自己也制止不住,因为我害怕错误,害怕出丑,所以我将“做不到”化作“不敢做”的借口,不愿去主动。
契机是在无形中萌生的,七下开学时,消息灵通的舍友第一时间赶来打趣我:“这次换了个厉害的语文老师,课代表惨喽~”我扯着嘴角,心中有疑,但这样的一句话也作为第一印象浅浅的刻在了我脑海中,这将是一个威严的老师。我和每个学生一样,喜欢活跃趣味的课堂,得知这个消息时也无奈,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欺人,面对着初来乍到的未知性,我对新老师的外貌进行打量,虽说严厉不假,但那种干练教师独有的资质气息竟是如此深沉,这一发现稍稍安抚了我。在后来的深入接触中,我对这位老师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可能出于“课代表”这一身份,亦或是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灵敏感,我很快被她注意到。于是,课堂上,一次次邀请,一次次挑战,我开始改变。十分感慨着,虽时日不长,我却早已忘却了曾经对于“害怕”的认识,我终于可以如释重负的开口,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我不再畏惧主动,更有时会跃跃欲试的将写作成果展示在他人面前,因为没人讨厌夸奖,当你在明白自己拥有被赞扬的资本时,这种夸奖好像变成了理所应当的后缀,化作一次次支撑你内心的动力。谦虚和低调是格局,但如果不分场合的使用,很可能会亲手扼死属于自己的机会;若你同样是心中有种,害怕发言,那么请期待着命运会带给你的转机。如果你不抓住机会,切入正轨,不举手,不表现,你就只能沉浸在一次次无奈的漩涡中。
资质的老师为何能培养出更加优异的学生,讲实话,作为被管控的一方,我还没有对此评头论足的资格。但我心中体会,亦师亦友的她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另有其意。学会勇敢弥足重要,在我看来却有更加令人钦佩的一点。“不会”不再作为“害怕”的形式出现,在面对胸有成竹的问题可以从心举手,同样遇见稍为困扰的问题时也只是代表性的紧张一下,再尽力拼拼凑凑出些可能会有用的答语。因为我知道,等待我的自始至终都不会是批评,而是鼓励的眼神和修改答案的建议。
我是个喜欢被夸奖的人,不管是作为孩子、学生,还是朋友。老师却不需要我开口,便将这一点了然于心,毫不吝啬对我的夸奖。对我课代表尽职责时的褒奖,对我随笔时文章的鼓励,对我每一次提问时答案的认可。在办公室敲周清成绩时,一句搭一句的闲聊从来不会产生隔阂,我们一起探讨着班级的发展动向,考虑着揪哪几个辛运儿去做“古诗文提练”,我吸着老师特意热的牛奶,喝完了心里也依旧暖暖的。
谢谢教会我表现的老师,谢谢让我感到安心和愉悦的老师,在你的指引下,我学会了抬头,把视线用于展望更宽阔的前方。即使是有着无法再相遇的未来,在岁月的长河中忘记了你的面庞,你的音色,永远不会变的是你带给我的成长。献给我敬爱的杜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