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与心靠近
-----读安徽作家项丽敏散文集《临湖》
一
择一处水域,亲近、居住,十几年。
扯一缕日出辨别炊烟的蓝与白,辨别柴火的旺盛抑或饭菜的香甜。
沿着一片竹林,和一群鸟不期而遇的,是每个清晨或黄昏,抑或走在曹家庄乡间的小路上。
油菜花沉淀田野的季节,不去想念金桂飘香的夜晚。
狗尾巴草把露珠当好朋友的时候,不去惦念指甲花入画手指甲的意境。
云朵被黄昏赶到山峦之后,不去想念碧蓝的湖面挂着一枚蛋黄。
她只把自己放在当下,跟随内心的倒影,呼吸太平湖的风,看稳重的水杉把自己站成挺拔的姿态,心偏移到蒹葭被风拧着奔跑的方向。然后在岸边,观察风把湖吹皱的瞬间,水波依旧和湖面叙着旧,水杉越往蔚蓝的方向伸手捉住云彩,脚下却是稳稳的幸福。蒹葭的腰肢舞出华尔兹的美,根始终把土地紧紧扣住。
二
在细碎的日子,抑或每天清晨5点半出门沿着太平湖散步的日常,她边走边拍,记录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湖一湾,循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幻,循着皖南一咏三叹的光线,以按动快门的方式和万物打招呼,以俯下身子的动作和草木、动物交朋友,结合看到的景和相机里定格的寻常物,记录日常,记录生活,记录每天的感动。
葛藤的心事,是她的心事。
晨炊的情愫,是她的情愫。
落日的温度,是她的温度。
打碗碗花的思想,是她的思想。
月波对湖面的依赖,是她的依赖。
住在太平湖畔,她把日子过得踏实,生活意境弥漫,内心走得安稳。
思想和湖水一起扩散。
三
野花因露水的滋养,坦然把自己打开,一双温柔的手抚慰内心的孤寂。
露水因野花的依恋,让自己不再沉默,保持初心的态度是在花瓣上呈现透明的水晶。
一滴,弹出弦的单音。
再一滴,抒情的和弦是对野花打开爱的正确方式。
美好的抒情总是短暂,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会走向美的永恒。
蜻蜓的繁殖、蝗虫的羽化、蜘蛛在青禾上织出细细的网,动物世界里的一些隐秘和趣事,在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叙述中,繁殖成一首诗、一幅画、一篇优美的散文随笔,和对生命的敬畏与吟诵。
也是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脱胎换骨。
四
我喜欢有湖的地方,尤其是光移到湖面的样子,会晕染彩色的世界。记得去德令哈外星人遗址的路上,虽然脚跟后有伤,我依旧把自己放进盐湖,扑捉光的身影。光在托素湖面走动,随山的倒影,呈现墨绿、翠绿、碧绿。光一转身,湖面又回归纯正的、大片的绿。颜色的走向,看不出湖面的疼痛,只有温柔的顺应和自在。
我相信,任何光洒向万物都是有立场的。
一如阳光以倒叙的手法洒向太平湖畔,鹅黄的光下是一望无际的湖面。
湖不平静,湖会打开多年的秘密。
水与水拥抱,阳光是温暖的见证。
水与水呢喃,阳光会“齐唰唰”聚焦。
阳光照临曹家庄,再穿过林间和湖畔。阳光在奔跑的路上分散了很多光源,走到她的房间之时,只剩下一小束光,她像个孩子幸福地依偎在光里。
与光靠近,把心打开。
阳光,似天上的河流,披着长发,赤脚走来。似银河的飞天,从一个梦境抵达另一个梦境,把理想的魔幻,变为现实的呼吸。
在她的眼里,阳光不是魔幻的表达,是温暖的存在。
在她的笔端,一个个词语和句子,有鲜明的韵律和绵延至深的情感,守着一片湖一个村庄,发出源源不断的光亮。
这是麦苗抽穗的声音,也是果实落地的细节。
这是无数个霜花捧在一起打磨出的水晶世界,也是午后阳光在太平湖练习合唱提炼出的音质。
五
把每一个村庄都放在自己心上,把每一株草木都当亲人对待。
不管是溪畔的桐花,还是可以入药的芫荽,不管是野蔷薇美与无法接近的痛苦,还是能抽出汁液的梦子,苍翠的植物在她的笔端住进了自由的王国,拥有灵魂的宫殿。她用情用心搭建起来的草木花园,种下丰润的琼浆,给予爱的营养。
一个人的草木诗经,曹家庄的天然花坛。
草木用鲜嫩的语境滋补她的心灵,哪怕落入尘土绝望的美,在她的镜头和眼中,长成独特的景。
没有沧桑,只有恒久。
六
我喜欢听鸟的声音,它是自然界的演奏家。
我曾在一篇《众鸟飞过的村庄》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不知道,一只普通的鸟儿是如何在一个贫瘠的村庄度过的平淡日子,让龙溪河水欢快地流淌,让日子在手中变得清亮,让巴茅草爱着乡野的分分秒秒。一次普通的鸟鸣,和很多事物是有密切关联的。河里的螃蟹沉默不语,看着龙溪河水的像大地上的一块玉,圆润无暇的肌肤如同生命的最初。岸边的小雏菊驮着鸟儿如发丝般细腻的声线,拽着河的衣袖,欢快地浣纱洗衣。渡河船的脚步在薄雾时分醒来拽足马力,幸福的生活从静水深流中摇来,如水的梦境从幽清的河水中漫去。
在曹家庄的乡野,飞鸟踏着晨雾把油菜花、稻花喊醒,把梨树、枣树喊醒,把一个村庄喊醒。它们生生不息穿梭林间,从单音到和声,有一根无形的纽带深入它们的血脉。
面对面倾诉,不如面对面歌唱。
面对面歌唱,不如相互依恋。
它们没有搬来噪音,它们在制造幸福与快乐。
她和大自然的密切交往中,寻找到蝉类的规律。每天傍晚,蝉声响起,每天晚上19点35分,蝉声止歇。这需要怎样的热爱与细心,需要怎样的孜孜不倦与用心倾听,才能发现被我们忽略的寻常事物的作息时间。
众鸟的声音铺就的路,是一条通往乡间田园的路,是让生命获得滋养的路。
这条路,在过去和与未来之间,辨认老屋的方向和欢快的童年。
这样的路,在城市会有多少?
这样的路,我在项丽敏老师的字里行间找到。
这样的路,我在《临湖》的散文集中读到,悟到。
这样的路,与心靠近,温暖当下。
作者风铃,系重庆新桥医院健康管理科工作人员。
e�l�vG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