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从事招生工作,对高考录取这套体系还算熟悉。近些年来,应家长和学生的请求,指导过一些学生的志愿填报。这些学生,既有在全省高分数段尖子生,也有仅仅能上高职的低分生。基本上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学生家长找到我,最初的想法无非以为我做过多年高校招生工作,知道里面的道道,能给他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毕竟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里面的事儿,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们来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一般人都这样想,没错。于是一些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来,以所谓的“大数据”、“专家一对一”等等花样,给孩子们提供所谓专业化的指导。
熟悉高校,熟悉专业,熟悉录取规则,熟悉志愿填报技巧,这些都是必要的基本功,但这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说玄一点,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命”,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规划。
知命,何其难也。孔子到五十岁才敢说这话。夫子靠自己的生命实践来知命,但如果他在五十岁之前就开始《易经》的学习的话,他对自己的“命”可能会知道得更早一些。“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夫子自道,说学《易》可以让人少犯错误。
知学生的“命”,我把握两个基本点:首先,要让家长和学生明白自己是什么材料、什么类型的人。好比种树,是松树就要按松树培养,是杨树就按杨树培养。不尊重它们的“命”,由着自己的意志来,一定都很拧巴。我原来知“命”,主要通过看四柱和与其交流。前者是以其出生的时间元素来分析,后者以其言谈举止的表现来确定,二者结合,互相补充增益。后来与刘云鹏老师学星相学,学得肤浅,多少也能作为一些参考。而刘云鹏老师凭一张星相图,可以面对面地告诉初访者你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穿什么样的衣服,习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适合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听者莫不叹服。其次,要告诉访问者人生各个阶段,分别出于什么状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主要的功课是什么,以顺应其命而不妄为。
好多机构都用霍兰德等测试,显得很高大上。以我多年的经验,这玩意儿基本没用。
其实,无论易经、星相、八字、容貌乃至于一些所见所闻,无不是象,都可以读出玄机,从而知命。
回到主题,说我两个侄女的志愿填报的事儿。给别人指导过的,涉及到个人信息,不便公开分享。只说自家事吧。
大侄女于2011年高考。志愿填报时,我给她分析了她的情况,认为孩子适合做医生。由于她学的是文科,西医受限,可以考虑中医。我说如果不讨厌学习中医的话,可以填报山东中医药大学,不单会被录取,还非常有利于学习,以后考研也很好。最终孩子报了山东中医药大学,被录取到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春节后,我的一位易友来家玩。我哥哥问孩子考研了,看能不能被录取。易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掐指一算,说在两可之间。随后解释了一个他所看到的我哥哥的一个动作:初问时右手拇指和食指相接,为一环状,主事情可成;没等话说完两指又分开了,又主缺陷。最终怕不能如意。
我坚信孩子会考上。结果顺利录取,今年即将毕业。
当年初上大学,我给孩子说,以五年本科打基础,再用五到十年好好历练,你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有句流行语,“劝人学医,遭雷劈。”无他,学医比较累。可孩子是适合的类型,自己又愿意,为什么不顺其自然呢?至于以后就业,那变数就更多了,都可以分析出来一个大体的脉络,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焦虑的。
二侄女2015年高考。这孩子从小显得有些慢,比起她姐姐好像不那么灵光透彻。小学、初中、高中,一步步下来,却也是步步高升,越来越好。高考成绩一出来,刚过本科线,很不理想。我给孩子说,看你行运流年,伤官见官,必然不好。如果复习一年,到丙申(2016)年,丙辛化合,用神被合,还是不好,不如今年就走。走那个学校呢?按成绩,省内只能走各地方学院。全省这些学院本质也差不多,东西南北,如何选择?按一般套路,无非什么大城市、沿海城市优先之类。可都需要这样一刀切吗?我根据起的卦分析,以西南方向最有利。她喜欢历史。我说既然喜欢,我看你也属于这种类型,学就是了。且不管将来就业,你不单不必担心,学历史也可以在经济上很富有呢。于是果断建议将菏泽学院历史专业做为第一序列。被录取后,我说菏泽绝不是你的求学的终点,而应该是起点才对。菏泽学院的历史专业水平就不用说了,那只是一个过程吧。
大学期间,二侄女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一直获得奖学金。大三去青岛大学学习一年。
在决定考研时,我说考吧,肯定能考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绝对会考上。年前考试完毕,过年时我说今年你要去武汉读研了,她只是笑,一再说觉得考得不好。她报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211”、“985”、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正月十二出成绩,过了。三月底参加的复试。昨天还问我能不能过。我说给算了,肯定过。今上午传来消息,过关。
我给孩子们指导方式,看起来太不专业:既不像别的专家对各个高校、专业如数家珍,也不能对每年录取分数线、位次数据等背得滚瓜烂熟,也不做什么看起来神神秘秘的测试,而只是和家长、学生聊天,充分沟通好以后,再以自己的方式确定学校、专业。
这样的方法行吗?
《列子》里有个故事,这样说:“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九方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把黑的看成黄的,公的认作母的,九方皋这眼神够差的,不说秦穆公不满意,搁谁也会怀疑九方皋的水平和伯乐的诚实:连基本的常识都搞不明白,你怎么相马?但伯乐就是伯乐,不但能相马,还会识人,更厉害的是把九方皋相马的本事在哲学高度上给以总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看问题要像九方皋相马一样,要抓住事物最核心的东西,把事物的特殊性牢牢掌握,其他无关紧要的统统舍弃。用老子的话说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紧紧抓住那个“根”。这种思维不但可用于看人看事分析问题,也可以用来读书。道理都是相通的。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特殊性。谁能吃透自己的特殊性,谁都会成功幸福,无论他读什么学校、专业,北清复交也好,蓝翔技校也好,众生平等,无一例外。
认识自己的特殊性,就是认识你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别人是聪明,弄清自己才是真明白。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cb4da36a1d90bb1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5ee50b22473c5cf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8dae4a31471efcd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996898c49573dd3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cdf20ec6db6c82e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9d1c18d7dd3dc87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34aac5b12cac68f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17dc7b5f81fb711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b2df166bb9520fc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0767/7e42c5604151c1a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