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忙忙碌碌,日子行色匆匆。接到学院70周年校庆征文邀稿的邮件,我的内心波澜起伏,不觉间研究生毕业已十余载,零零落落的记忆碎片纷至沓来,略过脑海——高耸的双子塔楼,郁郁葱葱的草坪,四季翠绿的竹子林,盛夏美丽的荷花池,临湖而立的研究生宿舍楼,学校对面小吃一条街的热干面、豆皮,细雨中南湖边自己时而萧索、时而安静的身影;儒雅博学的诸位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游玩、彼此陪伴的小伙伴们……那些充满着活力与生命力的画面在脑海中奔流而过,我仿佛回到了2006年,回到了那个曾经承载了我梦想的地方,给予我职业生涯发展起点的地方,我曾努力成长、淬炼的地方。在那个承载着我梦想的地方,我追求着生命中动人的章节,谱写着自己走向未来的旋律。
记忆的画面愈是涌现,心情愈是不平静。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蓦然回首,已是经年。
2006年,我是参加工作以后再次以学生身份回到校园学习的。初入校园,一切是那么的新颖又那么的熟悉。我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带着对下一段人生的憧憬与期待、对现实的迷惘,开始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魅力校园
学校的环境非常优美,研究生三年时光,民大校园环境带给我很多的休闲时光与遐想。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南湖边,校园设施与南湖交互存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湖水很蓝很清,特别是盛夏的季节,在落日的余晖中,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湖边,喧闹的校园安静下来了,太阳的炙热也褪去了颜色,一切是那么的安静祥和,似乎时间就那样定格,天地万物,浑然一体,和谐美好。
学校体育馆旁边一簇簇的竹子林,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着民大学子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飘雨时来到这里,淅淅沥沥的雨声,荡涤了奔波的尘埃,雨后清新的空气,将淡淡的忧伤冲散。
民大双子塔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多样,那里是我大部分课余生活所在。民大图书馆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个释放迷惘与热情的地方,它引导我们用新知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每一代学子都有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那一级研究生,约有半数是大学毕业工作,辞职后考取研究生返回学校读书的。当我们褪去社会角色,重新拥有学生身份,那一刻,我们回归纯粹,眼里只有坚定求学的信念——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为下阶段的职业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知识储备
窗外阳光正好,春意盎然,连回忆也如此柔美,暖意缓缓地在心底流动,那记忆的画面进入2007年,这一学年是我研究生期间收获最多的一个学年,在这一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学业上通过6级英语考试;参加校外学习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通过选修本科生的课程、研究生二年级的课程,在研一下学期结束时已经获得了32个学分。这个学年于我而言,是我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的起点,尽管我当时并不曾觉察到这一点。
在逐渐适应了研究生的生活后,同学们开始思考未来,我们经常讨论在完成课程学业之外再学习什么。虽然我们都曾工作在不同领域,可是对于未来何谓正确的方向、如何更好的学习才能迎接未来、如何将当下的拼搏与未来的挑战进行有价值的衔接?即便我们坚定了面向未来的信念,这些难题我们并没有答案,我们并不那么清楚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学什么。但是我们确信一点——我们必须要学点什么,什么都好。
于是我们一行10多人报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资格考试,具体是哪一位同学组织的,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我只记得,我们当时都充满热情,研一、研二的同学一行诸多人,报名、缴费、上培训课,且辗转多个地方上课,最后一起参加考试,还记得考试结束后回到宿舍,我感觉自己发挥的不好,客观题也有错的,主观题也有不确定的,以至于为此大哭了一场。所幸最后以不错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资格证书。
回看这段经历,它已然成为我职业发展的起点。我毕业后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这次资格证书的获得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可以看出,储备知识是必要的,当我们并不清晰未来的职业方向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储备知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也许来源于你偶然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而必然性则是在你拥有知识、技能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并因为所具备的知识而取得职业发展。所以,我很庆幸,那个时候的我,能在方向未明的状态下,选择多向度学习。
认知提升
犹记得教育哲学的课程枯燥、晦涩,课程老师胡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教育哲学,针对哲学知识开了长长的书单,通过深入地阅读,不仅助力我很好的理解教育哲学,甚至还激发了我对哲学思想的渴望,我由此爱上了哲学,在沉思中寻觅着哲理的智慧。
还记得杨教授曾经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撰写论文时如何创新。对于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实践经验少的我们,理解论文创新方面相对浅显。他当时有一句话,对我的论文写作、乃至对以后工作的理解都有一些帮助,他说:“文献综述的好,也是创新”!原来创新是多元的,融合也是创新。这为我后期撰写论文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论文写作的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综述是我们展开论文写作的前提,而要写好综述,唯有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点,才能引导整篇论文创作的方向。这个对创新的理解,我记忆犹新。
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很多,很多,学校的培育在学子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不仅仅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它更多传授给我们的是如何思考、如何认知、如何前瞻性的看待问题。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提升了我的认知,锻炼了我的思维力。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生生涯给予我成长颇多的是面对环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训指引
在校期间,我不仅通过阅读与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识素养,培育了自己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且逐渐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成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民大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也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我初始接触企业管理咨询工作,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也曾迷惘,也曾有过退缩的念头,无数个寻找答案的夜晚,无数个不眠之夜,我不停的问自己,这么艰难,还要不要做下去?然而,正是这种“专一之意”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驱动着我去面对。经历过碰撞、迷惘,一点点的前进,一直向着希望之光慢慢挪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就是答案。
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认为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要“尚自然、展个性”,这种认识既包含对人的爱、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实;同时又有对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解与追求,承认万物的多样性、个别性。这个思想启发我的多元思考维度,在我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多层次的施加引导作用。我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我一直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每个人的自我发展观与个人特点是不同的。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整齐划一的同时,也要设置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种思想指导我在实践工作中能够灵活有效的处理工作中的冲突与问题。
民大校训、师资教学、校园环境、各种文化活动无不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活力与生命力,让莘莘学子不断的进取和努力。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我们那一级毕业生都已近中年,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生活就这样在时而焦虑、时而激情、时而充实、时而虚度的多样情境下滑过。偶有闲暇时,还是会怀念学校时光,怀念那种轻松、愉悦、放空自己大胆憧憬未来的心。
脑海里涌现的点点滴滴,内心感慨颇多,只言片语不足以表达对母校的思念以及研究生生活的眷恋。人生虽多波折,但初心未改。身处这个变革的时代,立足我们伟大的国家,未来人生路必谨记校训,坚持最初的梦想,终生学习,自立自强,不愧于母校培养,在自己岗位上发挥所能。
母校70年弦歌不缀,春华秋实,值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祝福母校在新的时代辉煌发展,培育更多优秀学子!祝福每一位民大学子,都能学有所成,扬帆起航,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航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