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里》这个TED很有意思。但这个有意思的点首先在于,今天我们小编发了这个TED相关的微博后,点赞和增粉数量奇高!为什么呢,因为标题吸引眼球……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就忍不住想要看内容了,“我不读书”“但我想读书”“我好像输了”“但我不想输”“不读书会到底会怎样”,立刻会引起心理焦虑感,满满鸡汤感,进而引导点开内容的行为。这次我近距离地体会到标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看了视频内容以后。
这个视频,其实没有讲不读书的人输在哪了,如果说讲的是读书的人赢在哪了好像也有点牵强。讲的其实是一个故事:讲者为探求个人书籍阅读多样性,而引发的一场跨国的群体式的助力事件。最终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感慨,书籍的力量以及在探求不同文化视角过程中所发现的,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意义。那我看来,这个视频叫做《我的全球阅读计划是怎样实现的》《全球网友如何帮我看到各个国家的书》《全球网友的书籍帮助我打破了文化盲区》……此类更切题。所以特地去看了一下英文标题 ,是My year reading a book from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果然看原版标题才是正道!
当做一个故事去看,这个TED的内容还是可以关注一下的。爱好阅读的女孩Ann Morgan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去尝试阅读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一本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她利用社交平台发出了求助信息,最终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帮她,寄来了挑选的各地书籍。
这个愿望是怎么开始的呢?是从对书架的盘点开始的。书架其实反映了你所关注的内容,讲者发现自己阅读的作家大多来源于英美,很单一,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讲者由此意识到了自己阅读上的文化盲区。于是她发起了一个活动,通过博客发出自己想要阅读世界的愿望,于是各个国家的陌生人参与到了这场助力中。
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情节,巴拿马运河有自己的Twitter账号,通过联系她获得了巴拿马作家还未出版的英文版书籍。还有非洲的一个小岛国,世界上并没有英文译本的书存在,于是通过翻译志愿者的方式,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书籍的英文译本,其中一章是由曾经翻译过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著名翻译者作的。讲者也因而不仅仅获得了关于书籍的阅读和世界文化的感知,更多地获得了由这场行动而引起的,人际文化的跨国交流。
最后由此有几个感想:
1.这个多元化文化视角的愿望,使得一群人联系在一起,使得陌生人有了文化交流的力量。亦或许是,原本人群之间天然就有跨文化交流的需求,而这个愿望刚好是一个通道,毫无障碍。
2.跨文化的书籍阅读能够帮助理解他人的思维、视角和文化,与不熟悉的观点碰撞,看到自己的盲区,也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例如这次行动所引发的出版商对跨文化书籍的关注。
4.多关注一下自己的书架,关注自己的阅读盲区。
另外,引发焦虑的标题能够吸引人点击(捂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