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我是糖果果儿。
关于新年的flag,我翻遍了手机备忘录和笔记本,也没有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新年计划都没做就那么马马虎虎过去了,今年不会这样了。
3.1号上午十点,妹妹告诉我可以查成绩了。网页有点瘫痪,直到十点半,才挤进去。
种种猜测和焦灼在这一刻有了答案:合格!
最大的一件心事了了。
时间永远不会赋予人生意义,是你的选择赋予时间意义。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走向另一条路的开端。
给朋友说了备考的经历,她非常羡慕我有一个同一起点,可以一起并肩作战的人。
一个人,闯入陌生的领域,孤胆难敌四拳,稍微缺乏点勇气就会收回刚伸出的试探的触角。
有个人陪着一起做事不一样,她是你另外一个胆量。
高坤面试也过了,报笔试班之前给我讲了关于笔试的考试内容,我才弄清楚考试科目。
我很好奇他知道这些,原来,高坤参加过21年的教师编笔试,报的程老师的培训班。
可是笔试成绩不理想,虽然男生有面试优势,但是最终无缘。(一些原因,21年是不持有资格证可以参加笔试的唯一一年)
报班的时候,我和妹妹对比了很多家,最后选择了程老师的机构。
3.8号报名那天,她惊喜地说:面试班你俩最后来的,没想到都过了。有2个考友未通过。
我和妹妹笑了笑,没有说话,我想:哪有白白的成功,私下里我们不知用了多少功,花费了多少力气。
不必再说了,结果好就行了。
4个月后,在面试班见面的时候,她说了同样的话,也存在更大的疑虑。
我和妹妹抿着嘴笑,这其中有个秘密我们没告诉她。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学员坐了满满一屋子。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资格证面试时一起学习的考友,还有很多生面孔。
我发现,不论线上还是线下课程,第一天的出勤率是最高的,后面,人越来越少。
前排零零散散的空着几个位子,我和妹妹抱着书坐在前面。
每周两节课,每节课两个小时。仍旧是李老师讲课,仍旧在写字楼四楼,只不过换了一个更大的教室,这也是后来我们培训面试的教室。
熟悉的地方,再一次来到这里,是为了一场更加重要的考试。
每一个阶段,奔赴不同的战场,都要全力以赴的奔跑。
看到了H,很惊喜的互相打着招呼,她来得比较晚,挨着我在旁边的座位坐下。
几节课之后我和妹妹了解到,每个人的学习基础都不一样。
有的学员是第二次备战教师编考试,已经有了一年的备考经验,还有一部分学员年前10月份就已经上课了,现在的课不过是二刷而已。
我和妹妹,又是姗姗来迟的两位女同学。
3.1号出成绩,3.8号报名不算晚,没出成绩怎么报班呢?
我看着前排女生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标记,低头看看我的书,干净得像个新生儿。
我们又迟了一步!
就这样上了三周,因为一些原因,线下暂停上课。
在家自学的日子里,李老师在群里发背诵的作业,每晚两个法律法规的知识点,要求默写下来拍照片发到群里。
我认为正确的事情,一定会听话照做。
每天晚上,坐在书桌前,我把知识点一条一条的背熟,默写下来,记错的地方,默写不出来的地方,反复的练习,一次次的纠正,最后拍图到群里。
一开始,很多学员争先恐后的往群里发照片,一张接着一张,三天后,仍然坚持背诵默写发照片的,全班六十多个人只剩下十个人,我是那十分之一。
李老师强调过无数次,法律法规非常重要,我把这句话深深的刻在脑子里。
做真题的过程中,我无数次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指导意义:法律法规在我们考区占了相当大的分值。
除了默写,入睡前,无论多累多困,复习背诵之前默写的知识点,是我给自己规定的每天必做作业。
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起床,而是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昨晚的知识。
一星期的自学,在大教基和专业课还没弄懂的情况下,法律法规被我背得滚瓜烂熟。
你知道我背了多少遍吗?
我也记不清了。
只记得妹妹随便说出一个法规问题,我能一字不差的将法条背出来。
正是有了这个背诵基础,在后来的笔试中,法律法律为我取得高分出了大力。
很快,重启线下上课模式。
李老师依旧不温不火的按照课表进行,我和妹妹心里焦急地像烧了一把火。
看着厚厚的书,我陷入了沉思。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