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被无数过来人告知:“人最终都会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不甚理解,也曾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步此后尘。因为这种结局太过悲哀和遗憾。
直到如今,自己正被周围的一切一步一步地推向那种让人无奈又绝望的境地,才发现,有些东西好像是必然,仅凭一己之力去抗争和挣扎,也终不过被认为是矫情和偏执,抑或是自私和愚笨。
就如同这个社会普遍认为公务员和教师是目前最好的职业,有房有车是结婚的前提条件,到了年纪就该结婚生子等等,虽然这些早已成为陈词滥调,也遭受了无数新一代年轻人的反驳,但最终呢?长辈们撂下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双手抱臂,以如来佛祖的姿态旁观我们能翻出什么花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充满个性的有思想的新青年也都已褪去青涩迈向成熟,但成熟到底是什么呢?是更接近于现实?还是向现实妥协?
我想,在将来或许我也会属于后者,会丢掉那些幼稚单纯或者愤世嫉俗的部分,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因为要生存。
但我现在都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单纯为了生存而活着的自己,是不快乐的。因为好不容易摆脱了应试教育,才在大学阶段获得了的思想自由和精神追求,瞬间就被社会现实生生泯灭,又重新回到了没有自我的状态。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喊着“我要为自己活着”的口号,我也一直认为生活是自己的,管他人说什么,可是一直以来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家天下,个人与集体、家庭,密不可分,而不是像西方社会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干涉你的生活、感情和工作。我们从一出生就与这个社会扯上关系,很多东西都是约定成俗的,如果表现地丁点的不一样就会立马显得格格不入,感觉就像在与世界为敌,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很快就会被淹没。
所以,虽然固执地坚持着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这份孤傲,但总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身边的人是怎么看待我的。越长大越缺少勇气和坚持,因为身上的责任让你不能抛弃所有自己活着。所以,我常常是痛苦的,纠结的。
人,一旦陷入某种难以改变却又不想顺从的境况时,往往会选择消极逃避或者积极抵触,其实都只不过是将自己封闭起来,幻想着自己坚持的东西能够实现。所以有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有个性有坚持的另一消极的方面就是油盐不进。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到底是我错了?还是社会错了?但周围的一切好像都在说是我错了。因为“空想误国实干兴国”!
就好比是否当老师这件事。毕业时选择某一职业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发展前途、薪资福利、培训机会、区域位置等等,现如今教师这个职业也逐渐失去它的特殊性而多了攻击性,想当老师的两大主要因素就是有保障和有假期。这已经是社会大众普遍的认同,如果有我这样的人出现,他们都会觉得我是傻。
我不想当老师,因为自己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品,没有创造性和思维深度,没有鲜明的个性和自信心。每个教师从业者一开始都曾经渴望成为《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以及《死亡诗社》里的文学老师基廷,拥有改变学生命运的能力,而在应试教育中这一切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旦我成为了一名教师,那就纯粹是一份稳定悠闲有假期的工作,按时按量上课,最好超额达到考试标准等等。当一份工作让你每天都在感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时,你只能用麻木来维持自己正常的心态。生活就真的变成了混日子。
我想,肯定会有人会说我太作,思想高尚能当饭吃啊?装清高!一个女孩子嘛,就找个稳定点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生活就行了,还瞎折腾什么呀!
我真是觉得很可悲啊。对此,我就只能笑笑,原来我和初中毕业的同学是一样的生活归宿啊,本科加研究生这7年的教育就这么被否定了?!而且扩招了的大学教育依然没有改变人们陈腐的思想。忽然好羡慕民国时期的那些才女,她们有学识,有思想,有追求自由和情感的勇气和魄力。更重要的是有一群人赏识和支持她们的这种追求。
我不想这个,我不想那个,我妈就问:"那你到底想干嘛?" 忽然有个念头一闪而过,“我想与这个社会为敌!” 瞬间不寒而栗!!!
我可以吗?可以吗?好像不可以。因为我除了一腔热血什么都没有。在所有人眼中,我只有不切实际的空想和盲目的自信,以及对这个社会阴暗面的放大。而这些不会被学术殿堂接纳,也不会被现实的社会接纳,所以最后还是我错了,是我太想当然,太不成熟。
教育让我有了思维的深度,也让我更理想主义,所以我的有些想法总会被别人嘲笑,对此我也只能一笑而过。因为我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支撑自己的孤傲。或许终于一天现实会磨掉我所有的棱角。
朋友都告诫我说:“你没有进入社会,你根本不了解社会是什么样子,你这种想法的人在社会是无法生存的。”
原来,要进入社会需要换一副新面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