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念念不忘七年。
大二那年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说来惭愧,这本书是当时老师开学初的推荐书目,而我开学后好久后才翻开,说实话,大二的我读了几页就放弃了,没读懂,这是我很少碰到的,明明都是中国字怎么组合在一起就没明白说的什么意思呢?郁闷许久。
买了Kindle后也下载了去看,一点点后同样未看懂放弃。翻了下购买记录,18年买了实体书,这次多读几页后逻辑跟不上,弃。
按理说弃了这么多次该死心了吧,并无,当年那仅仅几页给我的后劲持久七年。
大学初的我非常颓废,那时我的日记里记录着我如何挣扎的自律如何轻而易举的放弃,慢慢的放弃成为常态,颓废成了每次日记的主题。
当时我没有想很多东西,脑袋空空的,茫茫然的在诺大的校园里找个角落躲藏,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和人交流,不知道大学的意义是什么?此时想起当年,都是满满的后悔。
1.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
开章被一个问题吸引:“你是谁?”,那时读书时就像现在一样,喜欢边读边写,当读到这里时不禁自问,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是什么什么,还记得自己第一个就写下:我是一名大学生,犹豫一会,添上四个字“不合格的”。
那时的我很懵懂的开始想“我”这个简单又复杂的个体,有意识的内视自己,有点像修行般自省,又有点自恋的注意自己的点滴变化,我时不时的会写日记和随笔,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当然这并没有让“我”突然的更加成熟上进,自我思考时间不长。没有变化吗?也不是。
在大学我可保护自己了,小心翼翼的藏着自己的小尾巴,知道自己脑袋空空不知道怎么跟人交流后,就减少自己与人沟通的机会,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校食堂宿舍,现在想来还挺可笑,像只鸵鸟把自己的脑袋掩藏在沙子里。
16年大学毕业刚刚走出学校的我,逐渐开始接触社会,与人交流成为避无可避的事情,现在的我很少去回忆那段时间的事情。
尴尬的事情像弹簧,趁你不注意,时不时的跳到脑海里,让人社死。
好声音的某位导师喜欢以“你的梦想是什么?”作为谈话的开端, 那时的我会喜欢以“你有没有对象”作为话题的开始。
然后不管对方怎么回答,接下来都开始大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反问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对方说了几句不说了还会继续问。
天知道那时的我根本就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理想型,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脑子就抽成那样,会找这样的问题作为话题。幸亏我遇到的人都还算顾着面子,碰到我这样不识脸色的人没有直接翻脸给我难看。
这样的日子持续有三个多月,现在忘了那样二的我转变的契机是什么了,但我转变的过程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读书。
买了大量的书籍阅读,每天书包都是重重的大大的,里面是书和笔记本,然后有一天不知在哪读到帕特农神庙上刻着一句“认识你自己”,我才再次开始真正的思考:自己是什么,自己内心有什么。
贫瘠干枯的灵魂,屈从于生活的庸俗。
2.认识你自己
我第一次辞职是在转变后的两年,那时的我状态是生活的最佳状态,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不玩手机,不看言情小说,不逛某宝。把时间留给书籍和思考写作,现在我去看当年的笔记时都忍不住惊叹,那时的我怎么能写出这样美的句子,自律的生活是一年读书修行自然而然的结果。
那时的我清晰的分析自己当时的工作利弊,真的我当时的工作非常不错,领导赏识、同事友爱、工作顺手、工资稳定、时间富裕,唯一的一点就是工作的客观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离家太远尤其是搬家之后,路上的车程导致我一天三个小时是在路上,对于没有经历大城市城郊到市中心生活的人来说是非常无法忍受的,毕竟我坐的还不是地铁公交而是自行车加农班车,同时我自己也不断的反问,这样的平稳近乎养老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其实我辞职的契机还有一点在上海的闺蜜说她没有找到室友,我好像在回答自己的问题: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很快就让我闺蜜把房间留几天给我,我可能会去上海。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动,庆幸的是我父母都非常尊重我的决定,而真正纠结要不要辞职要不要去上海的反而是我自己,那时的我虽然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并不想在这个地方工作,清晰的知道自己想换个工作环境,但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以自己的能力和性格适不适合在上海这个魔都生活。
那时的我偶然听来毛不易的《像我这样的人》,循环播放,还记得夏天的夜晚,走在夜幕,抬头看着昏黄的路灯,白色耳机里放着歌,微风轻轻吹来,好像时间在抚摸我。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纠结的地方是:现在的生活好像也还算不错,如果未来比现在更糟糕该怎么办,是不是一种灰头土脸的失败。
在上海工作一年,生活的不好不坏,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那么美好,经历过被骗、经历过被领导骂、经历过工资一次比一次高、经历过第一次月薪过万、经历过闺蜜三人去杭州去迪士尼……短短一年经历的太多第一次,如今翻出来都是不可多得的记忆。
只是一年间的我生活不再那么自律,环境转变带来的恶习又次袭来,当不那么美好时喜欢在二次元的世界逃避,于是再次回到大学的状态。
一年后我离开上海,带着更多的勇气和决心回到这个小县城,发现在哪里生活对于我来说都差不多,只是这里给不安的我更多的安全感,所以此时的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喜欢的是这个小县城的平凡自在。
此时的我在认真的生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