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前同事,本来很久不联系了,那天突然聊起来。
最开始是吐槽之前的其他同事,后来聊到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
她说她刚刚加薪了,现在月入6000+。
说加薪了之后自己越发体会到经济独立是多么的重要。
说现在的她每个月完全可以负担自己的开销,不用向任何人伸手。
朋友圈里也经常转发一堆“女性要经济独立”方面的内容。
我虽然笑着附和着她。
但我知道她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经济独立。
1、持续赚钱的能力是经济独立的前提
经济独立远不是有一份工作那么简单。
我有个姐夫,大学毕业的时候进了人人羡慕的事业单位。
工作很轻松,难度也不高,就职期间还提供免费居住的住房。
姐夫每天早早下班,回家大部分时间都是玩游戏,或者跟朋友出去玩桌游。
毕竟吃住不愁,工作稳定,日子当然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的那个事业单位倒闭了!倒闭了!倒闭了!!!
我当时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事业单位居然也能倒闭,我本以为姐夫可以一直在那无忧无虑的工作下去。
公司倒闭时,姐夫已经在那工作10年了。
倒闭后吃住成了问题,已经人到中年的姐夫不得不面对重新找工作的境况。
但由于之前的公司太过清闲,姐夫也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能,找工作处处碰壁,大半年都闲在家里。
那时我意识到,所谓的经济独立,根本不是有一份工作这么简单。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总会有这样那样突如其来的变故。
小到公司倒闭、企业裁员,大到市场经济下滑、或者是类似今年爆发的疫情这种天灾人祸,一切的变故都很容易打击一个甚至多个行业。
这时候,如果有具有竞争力的谋生技能,或者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渠道,便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谋生,使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增强。
拥有一份工作不等于经济独立,一种可以持续赚钱的能力才是经济独立的前提。
2、收入可支撑日常开销并不等于经济独立
在知乎上与经济独立相关的一个问题下,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回答。
答者的爸爸在亲戚的挑唆下对答者的妈妈很不好,妈妈忍气吞声的生活让他看不下去,随即与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可是妈妈私下里却劝他不要把父子关系搞僵。
因为虽然答者的妈妈有一份可以支撑她个人开销的工作,但也仅仅只够她的个人开销而已。
家庭生活中的其他开销,以及答者读书的学费,依然要靠爸爸。
这就是答者的妈妈一直忍气吞声的原因,因为虽然表面看起来她自己养活自己没有依靠任何人。
但其实她仅够个人开销的薪水是无法承担任何生活变故的。
如果她不想忍气吞声,她可以选择离开这个家,但离开后呢?她住哪?她没有多余的钱用来租房。
如果离婚的话,孩子怎么办?她的经济水平恐怕连孩子的抚养权都难以得到。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自己受了委屈,但宁可忍气吞声也不敢让孩子为自己出头的原因。
仅仅只够自己日常开销的经济条件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因为它能让你在一点变故(如生病、离婚等)面前就分分钟独立不了。
真正的经济独立不仅是保障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在面对生活的重大变故时,依然保有选择的权利。
3、经济独立的本质是抗风险能力
我有一个跟我同岁的女同事叫霜霜。
上周跟她聊天时我才知道她已经买了2套房子了,除此之外,还存了一些钱进行理财。
不仅如此,霜霜的工作能力也很强,她所负责的板块业绩一直非常好,去年刚刚升了职。
她就是我身边活生生的经济独立的例子。
单身的她靠自己不仅解决了个人生活开销问题,还为自己积攒了足够的抗风险资本。
她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可以让她在面对行业不景气或者公司裁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找到好工作。
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让她在遭受生活变故时有选择的权利和底气。
经济独立的目的是为了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风险时,自己可以大概率兜得住。
拥有在不同境况下持续赚钱的能力和足以对抗生活不确定性的经济实力,才是经济独立的根本。
我们此生可以不必去改变世界,
但至少,
请为自己努力争取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