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澍 | 2013-09-09
相比近代的咖啡,茶要更显优雅和高贵。我想,这一则,茶本就有安神静气的品性,再加上它的历史,难怪咱们要说“品茶悟道”了。喝一口茶似乎能喝出历史的味道,人间的沧桑一般。一个人若是久经了历史,看破了红尘,那么离道则真是不远了。
而且,这悟道还得慢慢的品,你若是喝得快了,也是领悟不到其中智慧的。好的东西,就是要慢慢的,细细的,用你的心来体味。你越是慢,越是细,越是用心,你就会变得越加的优雅,越加的智慧。
就人的感觉来说,这慢要比快容易,但世间真正慢下来生活,静思悟其道的人却很少。我也不记得是从哪听到的这么一个说法:“中国人有一种习惯,我称之为‘死亡崇拜’,就是说好的人死了之后,人们才会念起他的好来……”,初一听,在情感上,我就对此深感认同。都说这个时代没大师,都说这个时代国学已经沦丧,然而还活着的老儒们却都被视而不见,无视他们的精神,无视他们的学问。去年的九月份,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仙逝,享年94岁。若不是王牧笛的微博,我还不知道中国国学里仍有这般的人物。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一语就拂去了人生的杂碎,只留下诗情画意的生活。
人生要慢下来,其实是很难的,静其实是一种舍弃的智慧。人的欲望是追求,生物的特质也是趋利避害,可想而知,要放下,要舍弃,要背其天性而为,谈何容易!更何况,咱中国人是讨厌说放弃的。以为放下、舍弃就是厌世、颓废、无为、消极,更没有人来诠释道的一些真意,于是任由那般曲解根深蒂固。世人多追逐,少有几个放下的,则颇为显眼另类,来自同伴的孤立又是一大心灵的创伤,“自命清高”的嫌疑无论如何是难以卸掉了。从前“清高”是英雄壮士的褒词,如今,却沦为愚蠢、傲慢的代名词。在这个环境中,要慢,要静,要用心的做事情,何其,又何其难哉!
休谟二十出头,写《人性论》,以为成就斐然,却贻害颇深,后来,康德花费十年时间,著“三大批判”把其中错误批判无余,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哲学的基础。17世纪哲学家,英国人,约翰.洛克,大约在1671年左右开始写作他的不朽经典《人类理智论》,而这本书耗费了他近20年的光阴,到这本书出版时已经58岁了。中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多年,大约在他55岁之年完成这部著作。《全球通史》中叙述道:
《史记》总共约52万字,实际上是一部综合性的通史。……后来的中国史学家对司马迁都很推崇,照搬他的方法,所以,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编史工作留下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大量史料。
如果不是沉淀得足够深,像这些伟大的著作又何以成篇,我们后世的子孙又何以获取其中伟大的智慧?
乔布斯离开我们已经两个年头了,但那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仍然萦绕心中,始终让我对真理保持追求,对生命保持敬畏。我永远把自己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对待,我知道,我不应该执着那些对于自我生命不重要的东西。生命是如此的可贵,它应该受到我们的礼遇和尊重。人们只渴望被人尊敬,受人爱戴,然而自己的傲慢、偏见、虚伪、执念,却一次又一次的践踏自己高贵的生命,我们都忘了要幸福快乐的生活,也早忘光了“仁者爱人”的教诲。
浮躁,在四处蔓延,不论是本就喜欢高谈阔论的知识分子,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工程师,如今,都追逐概念,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轻佻无措,迟迟不考虑人生的规划,迟迟不决定自己的专业领域,似乎在等着上天的眷顾一般无所事事。而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人,却开始倚老卖老,丢弃对后辈的责任,忘却对社会的义务,得过且过,骄奢淫逸。有想法的年轻人,得不到长者的告诫,只有盲目挥洒自己的青春开始创业,疯狂数年后,还丢其根本,于社会,于己皆无所可利。把一份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做好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如此简单的事情,沉不下来的人却早已看不清楚。
在电视剧《神话》中,回到现代的办法只有“入世而生”,经历千年之后则自然回去。老先生解释道:
“一杯茶,喝一遍是甘苦,喝二遍是回味,一直喝下去,那最后留在嘴里的就只有苦味了”
如果沉淀得足够深,看得就越通透,事物也就越加的简单,因为那时它只剩下了纯粹的本质而无一丝杂质,就如前所释,茶喝多了,就只会体味到茶原本的味道,而没有了人的情致。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论你恐惧也好,希望也好,最终,还得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前进。看透了这个理,那么你就会变得淡定、沉着、冷静,你开始了理性,开始了思考,于是,你变得智慧,变得高雅。
我以前说自己是披着黄铜的泥,那么现在成了一块真正的石头,然而还需要岁月的浸润和历史的打磨,才能变成一块璞玉,然后变成一块美玉,最后才能为人所用,做出自己的价值。我知道这将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这一路之上却饱含了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的选择,选择了沉淀以后纯粹的人生;选择了永恒美丽的智慧与高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