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茫三部曲》到《我在未来等你》,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对刘同文字曾经爱不释手过?
还记得第一次看《谁的青春不迷茫》,那是快要毕业的大四。没有看网上对本书的简介,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太符合自己当时心境。我渴望从这些成功的前辈身上找到我迷途的出路,那一本书我读了应该有三遍。
接下来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再是《向着光亮那方》,我一直觉得刘同的文字里面写的不仅是他的青春,也是我们的青春。看着那一篇篇的故事,有多少次都不自觉的泪流满面,又有多少次在刘同的微博底下留言,感谢他的作品让我的青春不再孤独。
可是这一次,当我看完《我在未来等你》这本书的时候,我怎么一点感触都没有,我甚至告诉和我一起看书的书友,刘同的书以后都不想再买了。
这本书不同于前三本,是一本长篇小说。主人公37岁刘大志回到了20年前,重新经历着17岁的青春。他知道自己后续人生的发展,他想改变当时的自己,可他发现很多事他无力改变,然后就是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的青春生活。
如果说按个人理解去发现这本书的主旨,那在我看来,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活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生活留有遗憾,不要让人生活在后悔里。
书中的好多经典段落,语言确实很美,很精炼,也很励志,说是鸡汤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一段也没记住。要说故事情节,在我看到书本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甚至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因为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是前三本书中已经讲过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具有两面性,那么同一个故事也可解读出不同的道理。但是,不知其他读者做何感想,我是觉得没有新意,便没有了吸引,甚至我一度认为36岁的刘同还继续沉浸他的青春世界里没有出来。
每个人都有青春,不管好的坏的,也都值得怀念,可一直就只说类似的东西,你是否觉得自己乏善可陈呢?我们终究都要向前看,过去的已无法改变,能做的只有: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看到这,也许有些粉丝要说了:“你凭什么说人家刘同写的不好,那你自己又写的好吗?……”在这我要说,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判人家,而是想跟大家分享关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写作的感悟。
从进入简书到现在,一年零16天,而自己真正坚持写的时间只有5个多月,17年8月之后不再写一是因为怀孕了,身体跟不上;二是写完了自己的故事,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我不想浪费时间的写一堆没有纪念意义或所谓价值的废话,更不想写一篇文字还要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所以停下来休息,顺便给自己充充电。没有输入,怎指望输入?
过完年,忙完了自己手头所有的事,身体情况也有所好转,就恢复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因为身子一天比一天沉,所以除了上班,其他时间就在家里待着。不方便出门,心也静了许多,看书也变得更加认真起来。
读完书,想法太多,可是不想在脑子里装下那么多的事,所以不自觉的又想到了写文章。一段时间的停笔,什么似乎都回到了当初的起点,生涩、逻辑不清、主旨不明等等,一系列问题好像又出来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事开始的时候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还读了一些书,可自身的改变或提高我并未看到。上周无意间听到一篇文章说读书的几大误区,其中一条就是不输出、不复盘、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而我检讨自身发现,也许我就是犯了这样的大忌。
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意思。
对于我而言,不封闭的生活就只剩下看书和写文字。不想让自己的文字匮乏,不想让自己的脑容量太少,不想让自己靠着吃老本匍匐前进,那就像三毛一样,认真且广泛的去阅读吧,然后融入自己的思考,并把思想输出,相信会有所改变。
我在未来等自己,等那个不一样的自己,等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想写一些文字,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从现在起,用更多的空闲时间去读书吧。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越,不着急,我们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