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果说一个的旅途是寂寞的,我会觉得很对;现在,我会说:或许是你的知识少,或者你没能遇到一个,既知识渊博,又愿意和你聊的同样寂寞的人。
打下这段文字时,我会想起,十几年前,我做慢慢的绿皮火车,从大杨树到海拉尔去办事,十五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吧。(这列火车从哈尔滨出发到海拉尔结束,贯穿整个林区的主要驻扎点。)我遇到的那个滔滔不绝和给我讲了几个小时的头发花白的大哥。
莽莽林海,在我眼中,千篇一律。在他眼中有林区的过去和现在,还有隐隐的未来。每个地方的发展史,每个地方的历史故事,地名的由来,和前苏联的种种关系而建立的武器库,风土人情,民族的差异……直到他在傍晚的余晖中,留给我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坐车,只要出门,我都会想起他,想他给我讲的、我已记不清的故事,想他渊博的知识,想他广博的见识,想我一脸的好奇……
说远了,说偏了,哈哈
我想说,我和大妞坐大客车,从海拉尔回牙克石的,车走的是高速。
大妞晕车,以前一上车,她闭眼迷糊,我看看电子书,打打简书,困了就睡一会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很快糊弄过去了。
现在,我可是看了那么多遍“驾考宝典”的人,我可是做了几千道驾考常识的人啊。
“大妞,你看这个绿牌子……”“这个80是最高限速,旁边那个60是最低限速。”“这是不许停车标志。”……“到哈克咱们看到了四个牌子,离哈克2公里,1公里,500米,还有这个使出哈克的标志牌,呵呵,这样是还走错,真的很不容易啊!”……大妞也会问“妈妈,这个牌子呢?”“绿牌子带白色折线,是提醒司机道路流线的变化……”大妞点着头,我默认为她在说,“妈妈,你知道的真多!”哈哈
我们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的周长,我们知道的越多,周长越长,反之周长越短。我们的知识很少时,对不懂、不知道的东西很漠然,“我知道有啥用啊?我也用不上……”没有兴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我们都不会注意到我们的“不懂,不知道”。就像我们说,外国人长得都一样,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长得千差万别……那些标识牌一直立在那里,我现在才看到它们。
樊登问过,知道那么多知识有什么用呢?
没啥用,真的没啥用,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一回,可是知道知识的人就是那么酷,那么让人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