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同感共情技术
心理咨询将同感共情当作其核心技术,就是因为同感共情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关键,也是维系咨询关系的纽带。
试想,如果一个咨询师不具备这种技术,来访者就感受不到来自咨询师的有效回应与真切关怀,良好的关系也就很难建立。
最近看一部热播网络剧《幕后之王》。其中有个桥段,是男主角淳于乔因为前女友辛惠美失聪而感到强烈自责,希望能够和她一同经历这种痛苦的感受,进而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同感共情”的环境当中,差点让自己无法自拔。这是一种内疚型的感同身受,容易走火入魔。咨询师的共情绝不是替代来访者去感受他们痛苦的感受,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也就是说,咨询师同感共情的基础是价值中立,不能让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要有“判断抽离技巧”。
我曾经听到一位咨询师讲述过一个同感共情不太成功的案例,说的是一位咨询师接待了一位来访者,这位来访者讲述了自己对于逝去父亲的愧疚,因为自己的叛逆和任性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来访者边说边哭,此时咨询师突然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自己因为一些原因也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不禁泪如雨下,失声痛哭。此时的咨询师是失态的,他卷入了来访者的情绪之中,丧失了中立的态度。这个反面的案例也正是说明了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同感共情不是移情”,这位咨询师是把自己原本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反移情到了来访者身上。
对于同感共情,我的理解是,在咨询过程中,对待来访者的情感可以是感性的,也就是说能够体现温暖、体现对来访者有温度的关心,但是思维必须是理性的,你要想着如何帮到来访者,此时的你是镇定自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