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云清雪:
你好!
今天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追剧了,从早到晚,一有时间,就开始追越剧《女五拜寿》。
越剧《五女拜寿》主要讲户部侍郎杨老太爷过寿时五个女儿前来拜寿的盛况。
杨家被奸臣严嵩陷害杨老太爷遭到牵连,削职抄家,四个女儿不愿或不能奉养,只有养女三春不计前嫌接纳双亲的境况。
峰回路转,三女婿邹应龙高中状元斗倒严嵩,杨老太爷官复原职。杨家二老收养始终不离不弃的婢女翠云作养女,又许配给三女婿的胞弟邹士龙,成就一双璧人。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女儿杨元芳与大女婿断情,以及邹士龙向翠云奉汤。
杨元芳这条线呈现的是非常典型的封建社会高门大户对女性个体自由的抹杀。杨元芳出嫁后嫁得高门贵婿,也未能得到与娘家靠山相匹配的尊重。
杨老太爷过寿时,杨老太太看不上养女三春和女婿邹应龙空手拜寿,连宴席都未曾让他们上桌便赶他们回家去,翠云拿出十两银子资助三春夫妇。
杨元芳原本也想暗中相助,但碍于夫家,只能罢手离去。等到杨老太爷被削职抄家去扬州投奔女儿女婿时,大女婿拉拢二女婿认奸相严嵩作义父,连带着意欲将杨家二老扫地出门。
杨元芳无条件接纳二老,准备新衣服,准备酒席。
杨元芳跪下来求丈夫允许自己奉养双亲,如果不同意自己便长跪不起。大女婿却冷冰冰地说出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深感羞辱的杨家二老怒而离去,大女婿嫌弃发妻是罪官之女,将之赶出家门带发修行。
杨元芳在杨老太太六十大寿时的唱段“好一位足智多谋邹应龙,斗倒了十恶大罪老严嵩,我妹夫刑部尚书上奏本,老爹爹发还家产圣恩隆。
今日里母亲六十庆大寿,蒙三妹接我苦命到京中,狠心贼当年嫌我罪官女,赶走我带发修行心悲痛。
寥寥数语唱出这三年的变化和内心的辗转,惟妙惟肖地演出了封建社会女性命不由己却无法抵抗的无奈和悲苦。
但让这个人物更为圆满的是两处,一是杨元芳在面对求上门来表悔恨的丈夫甩着水袖说了句“谁是你娘子”,二是在杨老太爷六十大寿时夫妻同穿紫衣,而杨老太太六十大寿时却是一蓝一紫,表现夫妻离心。更妙的是大女婿穿的蓝衣,大女儿依旧穿紫衣,既暗讽了大女婿墙头草两边倒趋炎附势的小人之举,又暗戳戳褒扬了大女儿始终如一从未改变事孝双亲的坚定。
翠云身为高门大户的婢女,在其他婢女狐假虎威欺负杨家养女三春时,能够站出来为杨三春说话,甚至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杨三春,翠云的格局已经远超普通婢女,为人处世上帮理不帮亲是难能可贵的清醒。
她陪着被削职抄家的杨家二老去投奔大女儿大女婿,以及二女儿二女婿,随后又陪着二老投奔四女儿五女儿两家,这两家的女儿女婿倒是愿意奉养,但亲家公生怕被牵连恳请二老离去。
随后翠云独自去街边要饭侍奉二老,一路流浪最终昏倒在路边被邹士龙所救。天寒地冻大雪覆地,翠云昏倒被邹士龙看见,发现无人搭救,顾不得其他便将之扶至嫂嫂杨三春的茅屋里暂避。
杨三春惊见翠云忙出门寻找二老,留下邹士龙单独照顾翠云。这时候连手都不知道该放哪里的邹士龙要给翠云奉汤,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经典的奉汤唱段“姑娘啊,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只为我兄长赶考无音讯,奉嫂命打听京报上街坊。半路上见你昏昏倒在地,怎禁得冰雪满地朔风狂。看左右无人经过相救你,顾不得男女之间有大防。这草房是我嫂嫂一人住,救你来与她作伴也无妨。姑娘啊因何落难对我讲,不要悲伤泪汪汪。姑娘一定身寒冷,你只管披上我嫂嫂旧衣裳。”这里面有很多小设计,比如邹士龙意图唤醒翠云“请喝姜汤”时离得远远的,生怕碰到翠云。还有翠云昏沉沉似醒未醒时站不稳,邹士龙想要扶又顾忌男女大防不敢伸手,然后是各种虚扶甚至让翠云背靠背在他身上颠了半圈。最后实在无法还是扶着翠云喂了姜汤。各种小动作演出了邹士龙的憨萌和懵懂少年气,深受观众喜爱。私以为邹士龙奉嫂命上街打听兄长消息,奉嫂命煮姜汤甚至奉汤,包括尽量避免与翠云接触但又不忍见到翠云垂泪伤心想哄她开心,皆体现了邹士龙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即使放在当下也是极为难得的,毕竟这些不仅仅是做在表面,而是深刻的发自内心。
介绍到这里,明天见!
2024年9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