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81299/6a8444ab81bb37c9.jpeg)
最近教学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乡下人家》觉得这篇文章特别美。比如: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01 突出主角,镜头感十足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你看这个句子是自然的一种写法,没有像一些初学者一样,写成“乡下人家总要养几只养几只鸡的。”
把“鸡”提前,突出这个要写的主要对象,镜头感十足。这简直可以作为我们改写句子的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如果这样写:
农家有一群小鸡,跟着一只母鸡。
显得不自然。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作者就是从你走过,就是不经意间的角度,给人感觉很自然,闲庭信步的感觉就出来了。
写文章,如果能给人不经意间闲庭信步的感觉,那么这种笔调就让人觉得非常自然、非常舒适。
一种舒适的这种状态,所以你会看到一只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是吧,在竹林中觅食啊,这里是一个分号。
接下来,写雄鸡就更有意思了。
作者用“或者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样的句子来表达,雄鸡出现在我们视野里,也不是你主动去寻找的,而是不经意间出现了。
这就有点像辛弃疾在词里写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完全不需要你的注意力配合,它就显现了。
或许就是作者走过竹林,一眼看去,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走来走去,这种趾高气扬的动物,它才不管你你是谁呢。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天成。活泼,生动清新的农家景象就像卷轴画一样,慢慢铺展在我们的面前。
02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写
大家还记得吧,写动物也好,植物也罢,一定要注意选择。
为什么选择很重要?
因为选择什么样的事物来写,一是体现出你对这个农家风光的一种熟悉程度,二是可以看出你眼中哪些东西是最有代表性的。
写农家风光,很显然在作者眼里,除了鸡以外,还有鸭子。因为我们经常会讲鸡鸭成群,是吧?
这是农家的一种典型的风光。
所以作者要选择这两样来写。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这很显然是比较南方的,或者说江南的农家的风光。
假如说是北方大漠地区的,恐怕就很难见到这样的景象。你看: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还是把鸭子当作主角来写,这一点没有变。
作者没有说,捣衣的妇女怎么怎么样,然后鸭子怎么怎么样,而是说“即使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让我们觉得好像鸭子是主人,而周围额妇女、大树那都是背景,都是配角。
所以,你会读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农家活力。只有在这里,这些鸭子才能那么自由自在,成为自己的主人。
好,这其实也是作者对景物做出选择的结果。为啥这样说呢?
如果一会描写溪边的景物,一会描写人的活动,回过头来再写鸭子,可能就会给人感觉这不是农家风光,这是写妇女捣衣了。
所以,我们在写景物也好,写动物、植物也罢,一定要注意选择。选择就是一种极好的写作策略。
选择写什么,不选择写什么,构成了读者眼中你想表达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