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时常看到辞退员工的事情发生,辞退员工这件事容易引发矛盾,通常都是因为沟通不到位。
最近在读杨天真的《把自己当回事儿》,她有一篇文章叫做《你希望我狠一点,还是温柔一点?》,就从辞退员工的沟通讲起,论述了直接沟通的效果,和如何有效地进行直接沟通。

我比较认可这篇文章中关于直接沟通的观点,直接沟通可以狠一点,注意方式做到提前预警,就会让直接沟通起到效果又能降低伤害。
【书摘】
如果是我的工作人员来问被解雇的原因,我一般会有这样的开场白:“你是希望我在表达上狠一点,还是温柔一点?狠一点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可以一针见血地直指我发现的问题,以及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温柔的表达会比较委婉,但我不确定我的想法是否能够被精准地传达和感知。”
【红茶读书笔记】
很多人觉得委婉的方式去沟通,别人就能get到ta的重点,其实不然,有些人心思重,可能会想太多,但是有些人心思浅,可能又想的不充分。所以,委婉的方式有时并不能充分让对方感知自己的意图。
但是,如果换成直接沟通呢,势必一针见血,精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规避一针见血的危害,降低直接沟通的杀伤力,就可以提前给听者打预防针,让对方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杨天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打预防针的过程分三步走,简单直接有效。职场人士不防借鉴一下,很多时候沟通就不会那么难以开场了。
我觉得这套沟通方法在日常生活的多种场景中也适用。比如:
跟孩子沟通,就可以问他们,“你是希望妈妈严厉一点儿还是温柔一点,严厉一点我怕你心理上接受不了,温柔一点我担心你不当一回事儿。”这时候,孩子多半是要求你严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