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却成了小事故
语文课前三分钟学生按照学号轮流到讲台讲个蕴含道理的小故事,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培养讲故事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听故事人的专注力,真是一举多得。
为了让学生表现更自信前一天我都会问一下,“准备好了吗?”表明我对这件事的重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这件事。即使这样,讲故事第三天事故一就来了。
她讲述了一个男生女生初恋的故事。大致内容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因为某件事吵架了,闹矛盾了,谁也不理谁了。后来因为一杯橘子水两个人又和好了。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恋爱似懂非懂,表面上避而不谈,内心却暗自波动。故事还没有结束,几个学生已经开始暗暗发笑了,那种笑在我看来好像藏着某种阴谋。我不能批评讲故事的人,因为她讲得很流利,口吃很清楚。“小红讲得很好,准备很充分,大家都要向他这样提前准备好。”我想这样混过去,毕竟谁也没有说破这是个“初恋故事”,但我还是担心会误导学生,于是接着问,“我看刚才有人听故事时笑了,谁能告诉我,你笑什么呢?”学生们都默不作声。“我们的思想不要那么复杂,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纯洁的同学情谊,你和同学之间不是也经常闹矛盾吗?闹矛盾不是也和好了吗?我们要做纯洁高尚的人。”然后开始正常上课。
破解事故妙招——规范故事主题。提倡学生讲述名人故事,感人故事,励志故事等,讲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故事。毕竟五年级学生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万一再选错了主题,尴尬的气氛不好收场,于是告诉学生每次讲故事前先把故事给我看一下。为了让他们的讲述更流利,更生动,可以自己录制小视频,自己听,自己改,晚上发给我看,我再帮他提点意见,果然小故事讲得是越来越好了。
顺利进行了一段时间,事故二来了——男生讲的故事不是干巴巴,就是没有准备好,需要隔天才能讲。我们班级的学号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女生做事细心认真,每次讲故事都会提前一两天准备好。到了男生,提醒一次,回答没找到故事,再次询问,回答还不熟练,以至于无法进行下去。
破解事故妙招——扩大故事范围。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培养讲故事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听故事人的专注力。围绕这一目的,不一定非得讲“蕴含道理的小故事”啊。男孩子对时事新闻感兴趣,可以讲述;对班级趣事感兴趣,编写班级新闻,可以讲述;动物世界奇妙无穷,可以讲述;对体坛赛事感兴趣,可以讲述……学生感兴趣的、思想健康的大千世界都可以讲述。
事故三是个大事故,有时候因为着急授课,改了课表,取消讲故事。这是一个思想问题,表面上重视,内心并不重视,毕竟考试不考嘛。一般情况是第一节课数学,第二节课语文,那么第二节课前三分钟讲故事,如果改成数学就不讲了。有时候一个数学知识点一节课很难完成,就得占用语文课,把语文课窜到下午。而到了下午的时候,想着已经耽误了一节课,就不能再浪费课堂时间了,赶紧讲课吧,结果讲故事一拖再拖,直到学期结束,还有几个孩子没有讲故事。
破解事故妙招——固定时间讲故事。语文数学都是我一个人上课,讲故事可以不按学科,而是固定时间,每天第二节课前讲。为了防止不重视,可以在班级内公布,大家监督。从讲完的同学中评选故事大王,由他负责指导同学讲述,负责提醒讲故事时间。
教学中,很多活动看起来很简单,而真正实施总会经历一些小坎坷。如果要坚持下去,形成习惯,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