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人生一场最深刻及珍贵的经历,也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和历炼。
我是1996年参加高考的,在我们陕西永寿县中学就读。当时我们学校应届生能够考上大学的录取率不到5%,我的成绩在录取线边缘徘徊,能够考上当时师专学校已经庆幸了,而我在高三关键时刻的学习,竟然迷失了自己,高考成绩出来,不出意外也非常遗憾,距离师专的分数线差5分。
我那时候对在录取线以下名目繁多的其它学校不太了解,成绩出来后感觉自己的身心就像一件重物自由落体一样,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黯然神伤的回到了自己农村的家。父母是种地的农民,常年在家里劳累,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们,那些年信息比较闭塞,我以为高考落榜从此就要和父母一样,与黄土地相伴及劳动一生。
雪上加霜的有一天天气炎热,我无处诉说心中伤痛,就一个人骑自行车去邻村的同学家。在他家凉爽的土窑洞迷迷糊糊的度过半天 ,两人与其说是寻找出路,不如说是相互诉说高考失败的伤痛。我回家的时间正是酷暑的午后,一个人推着自习车经过一段盘山公路的上坡,出了一身大汗,魂不守舍的又回到家里。父母一贯的心疼我,也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说不行明年复读再考。沮丧的我躺在家里的床上一睡,那天就再也没起来。
到了晚上,高烧持续不断的来临,浑身虚汗不断,父亲知道我中暑感冒了,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帮我消除了高烧。可是,身心的憔悴和疲惫依然无法用药物去除,迷迷糊糊的我在家无所事事的度过了近十天时间,整个人消瘦的让人心疼,母亲说脸上的肉像刀子割了一样。父母实在不忍,就让我去西安找我的姐姐玩几天,一是散散心,二是看有没有其它门路上学。
在没出发之前,父亲接到一个邻居的口传:“今年我们县参加高考时人还可以再次参加一次考试,是中国远洋集团在我们县录取海员,考试成绩通过者可以在《青岛海洋学院》就读。”这个消息是一位高中老师捎话带给父亲的,按我的平时的成绩几乎100%可以通过。无路可走的我只好又上我们的县城了解情况,很快我就放弃了,学费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4800元/学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对于我们当时的家来说是天文数字,心里又一次沉重,就算以后出国出海我也不敢冒险,报名考试都没参加。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来临,无处可去的我和几个同学聊天。一位做事风风火火并热心袁同学说起另外一个学校:“一家香港企业设在深圳的工厂,今年在我们县委培一批大学生,成绩在录取线以下10分以内就可以上,专业是机械设计和电子电气方面。” 他说的有点激动和兴奋,但我们都有点不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不相信的原因是这家香港企业竟然出学费,且大学毕业后直接在他们设在深圳的企业就业。这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好消息,一番讨论之后,心里依旧忐忑不安。那位袁同学真是热心又勇敢,让大家回家等消息,一个人风风火火的跑到深圳去落实,看这家香港企业是不是存在,消息准确不准确?
我此时没有心思回到家里,就去省城西安和打工的姐姐四处继续寻找上学的机会。两个人除了把西安城各个大学转了一圈之外,几乎再无收获。姐姐说如果这次不行,就让我继续复读,她帮我提供继续上学的一切费用,我内心感动又不知如何推辞,姐弟俩这些天除了彼此感动,就是充满希望和等待上天赋予好消息或者复读。我又一次懊悔自己在高三一段时间学习的迷失,但成绩出来已无可挽回了。
两天后,我只好又回到家里等袁同学的消息。好消息很快就回来了,袁同学从遥远的深圳回来了,他真是热心,那天天快黑的时候,跑到我家把消息告诉我。父母兴奋的留他喝口水,他都婉言拒绝说自己顾不上要赶车,另外还要通知其它乡镇的同学,就匆匆走了,而那时我们县乡镇之间只有一辆破破烂烂的班车通行。
那年我第一次独立出远门,为了自己的前途奔波。拿好自己的高考成绩单,命运真是峰回路转,一张几乎被我唾弃及遗弃的成绩单又变得异常珍贵了。踏进预先知道的城市及学校,接待我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城里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问我一些情况,让我确定报机械设计还是电子电器专业?我慌张中用蹩脚的普通话回答他报机械设计专业。他说:“成绩不错,可以报名,8月30日来学校报到,以后好好学习,这家香港企业不错,你们是幸运的。”说完他拿起一张录取通知书,填上我的名字就让我放心回家。回到家里,父母的心终于落到实处,而我依然懊悔自己高三学习的迷失,无法兴奋并依然失落,心里只是稍许庆幸。
回忆那年我的高考,就像做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梦,她帮我走进了外面的世界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后来,我们在上大学暑期又每年去深圳带工资实习,每月900元的工资在当年已不错。更重要的是我们踏进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后彻底独立了。虽然也曾有过伤痛和迷茫,但那年高考依然十足珍贵,时之今日,那些人,那些事,值得感恩和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