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作者: 若水袁 | 来源:发表于2023-05-27 21:00 被阅读0次

          许多照顾濒死者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其培训中都会被要求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之所以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得如此糟糕,他的这种洞见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伊凡伊里奇最后的日子里,他活得平静而又富有意义,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状态。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包含着类似的信息。

        海德格尔谈到过两种存在模式,日常模式和本体模式。在日常模式中,我们因为物质世界内心茫然,心烦意乱,心中充满了对于世界上的事物如何存在的好奇。在本体模式中,我们将注意集中于存在本身,我们充满了对世界上事物存在的本身的赞叹,本体模式的领域超越了日常生活,当以本体模式生存的时候,我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准备进行个体改变的状态中 。

        在对有亲人去世的病人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仅仅关注丧失关系中的未完成事件,从死者身上分离以及重新进入生活,虽然所有的这些步骤都很重要,但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身边的人的死亡也让我们每一个人以一种极端的、痛苦的方式直面死亡,从而被达到一个新的成熟和智慧水平。

        对死亡的恐惧程度和自我实现的程度之间存在着相关,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活过,就越恐惧死亡,因此,治疗缓解死亡恐惧的方法,就是帮助病人自我实现,如尼采所说的“成为你自己”。

        我们施加的作用力可能会影响人长达数年甚至数代,这就是涟漪。我们可能是无意而为,但是在生命中会留下印记,我们传递给他人的智慧、高尚的行为,教导或者安慰,就像抛向池塘里的小石头,会产生涟漪效应,延伸到肉眼看不到却仍然存在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fh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