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并不幸福,生活在争吵和到底环境中的孩子,如果有个极其强势的母亲——这种强势体现在超强的控制欲和道德绑架。,
那么在这种生活下的男子,在生活中就会没有话语权,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活。他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听话”,听话才能获得些许的安全,不然等待他的将是“惩罚”,肆意的谩骂,自尊心的践踏,和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指责。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子,从小到大从未体会过什么是安全感,他的一切都是受母亲的“操控”,自己犹如一个傀儡木偶,而线还是在母亲那里,即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也不能违背母亲的任何旨意,长期受压迫的生活,让男主萌生了轻生的想法,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压的题主喘不过气来。
在男主的生活中,他感受不到自己作为一个鲜活的人的特质,作为一个人的自由,生活如牢笼一般,想挣脱,却又无力回天。
我们说母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母亲的温暖,包容,接纳可以成为孩子一生安全的源泉,但是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幸运的。
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的父母,他们在养育我们的时候很少听过原生家庭这个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他们的情感也很匮乏,没有得到他们父母的情感哺育。
于是很多父母为了弥补内心的恐惧,无助,愤怒,他们进入了战斗状态:高强控制欲,高焦虑,成为了“强势母亲”,其实本质上他们内心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强势的母亲强调的无条件的服从,如果孩子没有做到,那么他们就进入暴怒状态,另一方面他们极度苛刻,孩子怎么做都是不对的,他们通过挑剔孩子来获得自己的控制权。一旦孩子不服从,父母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孩子进行审判,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做都不对。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发展成两个极端,一个就是缺少活力,缺少尊严,深深的无力感,另一种会成为特别苛刻的人,想要摆脱“统治”,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容易情绪用事,极度容易进入反对别人的状态。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同时,接纳自己原生家庭,跟童年时候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