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说话,有人听得见吗?
很多人喜欢说话,喋喋不休。也有很多人不说话,有话说不出。还有一种话,它仿佛像暗物质一样隐藏在空气里,房间的人好像都听得懂,但又好像从来没人听得见。那是另一种寂静,在那种安静里,房子是会说话的。
08房子的陈妈妈的房子变了,她想起身边也有朋友有需求就很热心介绍给我们,于是我们认识了田行妈妈。他们家有5口人,房子不小,但满房子看到的都是床和柜子,跟我们印象里的家有点不一样。
▲经营这个家,其实并不容易
田行今年11岁,出生的时候因为缺氧没有及时开刀,而形成脑瘫。他性格开朗,话多,之前在普通学校跟读,妈妈陪读。现在弟弟出生了,妈妈忙不过来,于是停了课。
▲每天妈妈爸爸依然会带田行去医院治疗
现在一家四口都挤在一个房间里,妈妈跟弟弟睡,爸爸和田行睡。田行看东西,会分开不聚焦,脚和脊椎都不好,但脑里要的事情却是很清楚的。他已经11岁了,他希望有自己的空间。
▲现在父母与两个儿子同睡一个房间
其实房子里客厅很大,也还有一个房间是爷爷奶奶的。但爷爷奶奶日常不在,因为要看铺子所以吃住都在铺子里解决。他们说,可以把这房间拿出来改造,改上下床给两兄弟睡。
▲原来是爷爷奶奶的房间,现在也放满了家里的杂物
一个房间的改变,其实牵扯是一家人的事情;
一个身体不能自如使用的孩子的床,转身是整个房屋的路线规划;
感官与房子的亲密对话
家不止是抽象的心灵避风港
每一寸的空间,每一样的物品
它们的停留或改变
都在反映一家人的期待与碰撞
日子的陪伴总是不知不觉的,许久没有写过拾房子09房子“如果房子会说话“的近况。我们从开始的探访,招募设计师,直到最近我们带着设计师Jen和宝珠到田行家进行设计落实。
在楼下遇到正好带着田行和弟弟在楼下散步的妈妈,每天下午妈妈都会带着田行去做身体康复治疗。这也是田行每天唯一可以出门的时候。弟弟,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爬的,这时候已经开始踉跄走路了,忽然觉得时间真的很快。
▼
地板上的动小孩
田行看到一屋子的人,眼里充满着兴奋,因为每次我们过来都会跟妈妈谈房子改造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将会拥有一个房间,尽管他的表达不灵活,但总会嚷着嗓子,一直叨叨絮絮很开心地重复着:“我会自己睡一个房间......有床......有桌子!”
“那你想有自己的房间,还想在这个房子里有什么呀?”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从妈妈和奶奶口中听对这个家的需求,那田行呢?
“我会自己睡一个房间......”本以为田行听不懂,又开始自言自语,但这一次,我们听到了他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睡一个房间......弟弟自己睡......爷爷奶奶也能在睡一个地方”他指了指自己在坐的这张木床。
田行现在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睡在一个房间
从田行出生以来因为身体不便,他能接触的地方从妈妈的背,到家的地板,如今生活是两点一线的,每天都在家里和医院徘徊,弟弟的年幼和爸爸妈妈忙于打点家里,很少有人能够陪他说话,听听他自己的想法。
爷爷奶奶也在这家,但他很少能碰见两老。爸爸因为做保安,两班倒也不常一起。妈妈以前是最主要的陪伴者,如今弟弟出生了,好像妈妈更忙碌了,能陪他的时间也更少了。
爷爷奶奶在附近小学开了一间文具店,除了回家洗澡,基本上所有时间都在店里。田行每次看到他们回来时都会满脸兴高采烈的,但这份亲昵很快又被他们两老匆匆的脚步,冷淡的回应打散了。
我们在与田行聊他对于家里改变的想法
聊天期间,弟弟走到田行旁边,捣腾着胶桶里面的玩具,弟弟把玩具一件一件地拿出来,他就一件一件地收回去,弟弟年纪小,看到哥哥收回自己拿出来把玩的小狗布偶,就赌气地又把小狗拿了出来,扔在了地上。田行发出一声闷气,打了一下弟弟的手。
这是第一次在我们眼里从看到田行的情绪,而之前,他都一直是乐呵呵的。在听设计师介绍的妈妈没有看到这一幕,只是听到了声响后呵斥了一声,田行便默不作声了。
后来我们把这些细节告诉了心理师梁健恒,他在我们的邀请下也对田行进行了一次观察。心理师发现,虽然田行在生理上是一个11岁的孩子,但其实他的心理年龄只有大概5-6岁,在和弟弟之间其实是有吃醋和竞争的。于是我们找了个机会,把田行留在家里,和妈妈单独在楼下谈,妈妈也奇怪着,在没有弟弟之前,田行都挺听话的,现在反而难教了呢?
这里将是两个孩子的独立空间
保言跟妈妈说:“其实田行他一直很依赖你,所以希望通过一些行为来让你关注他。所以,妈妈你除了在照顾上要一视同仁之外,在情感上也要这样,比如上次他和弟弟玩,导致弟弟的眼睛不小心碰到椅子哭了,你安抚弟弟后,应该和田行讲道理,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对,而不要大声的训斥他,让他知道其实你是爱他的,你是关心他的,并且这种爱和关心,要告诉他。这样做同时也是对弟弟好的,让弟弟知道自己没有靠山的,妈妈对哥哥和自己其实是一样的。”
妈妈听了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奔波在两个小孩生活上的照顾,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连连说这个以后一定会注意的,并且会和爸爸说,看得出妈妈的恍然大悟,是听到心里去了。
两代人的碰撞
参与这次改造的设计师Jen和宝珠,他们都很年轻,在一起到田行家前,抽了一个晚上与我们提前见面,一起在这个家的关系梳理图下了解了家庭的状况。家庭的改造设计在他们的能力下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家人和他们的沟通了解,会成为这次改造的关键,我们跟Jen和宝珠说,到田行家探访,不妨也多一个角色,作为一个沟通和倾听者,了解家人的想法。
我们在与设计师梳理家庭关系
那天在家里,Jen和宝珠都没有急着看房子的布局,坐下来和妈妈聊天,在听妈妈提出来的需求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个家除了可以给田行和弟弟一个独立的空间,家里田行其他的活动地方,甚至是爷爷奶奶的休息空间,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都是改善的一个尝试。妈妈听了之后很开心,带着我们和设计师到房间看。
而这个时候,奶奶回来了,她默默在一旁听,但当听到设计师们对客厅和厕所有改造想法时,她站了出来连连打断:
“这个房子已经很久了,以后可能会有地产收购的,我不想改其他地方了,让孙子们有个房间简简单单住着就好。”
设计师Jen和宝珠在和妈妈交流想法
尽管奶奶没有住在家里,但老人家对于一个熟悉的地方总有依赖感,不希望发生太大改变。妈妈试着跟她解释,她也是固执地摆摆手,于是妈妈便转身走出了客厅照顾田行。我们知道奶奶这一时的着急,Jen和宝珠也了解老人家的脾性,和我们一起平复奶奶的心情,让她去理解。
后来,我们也搬了张小凳,坐在妈妈旁,妈妈也说:“我了解她的脾性,不喜欢这个家有变动,以往我把家里收拾得整齐,挪了一下家里的位置,她一开始也摇头摆手的,但看到收拾得挺好后,她自己也挺满意。”她指了指鞋柜上田行的复健鞋,“奶奶她也不相信医院的那套治疗设备,用自己的一些偏方煮水给田行喝和洗澡。我当然希望这次改造能对两个孩子好,接受新的改造尝试!”
改变与传统,一旧一新,两代人之间的想法和沟通,都因为孩子的成长有了碰撞。
而这个碰撞,又会给这个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个家道不出的秘密,房子来说。
WHYHOW想说:
在一个家庭里,
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出口的。
跟父母,我们言不由衷,
反过来父母跟我们时时撒谎,
而句句都是不想给你添乱的“情话”。
更有一些话,一些事,在这个家,
这房子里每个人都知道,而每个人都不说。
而终于有一天,
房子要改动了,于是它开口了......
去年年末,我们接了一个案。他们一家六口住在一起,房子不小,但进门就会觉得它好像不太像一个家——它没有客厅。在当眼处有一张破旧的大床,堆满了杂物;有几个房间里的柜子,随意摆放;地上还有一张毯子,给脑瘫的大儿子田行,以及刚出生不足一年的小儿子玩。妈妈跟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把爷爷奶奶睡的房间改成给两个儿子来睡。
这......合适吗?
我们皱着眉头看着在另一端坐着的奶奶,她点点头,改吧!
而这个房间是她和丈夫唯一的房间呀。
我想,这房子里有一些关系,是没有呈现出来的。
两老原本的房间
老人为何要让出空间?
我们站在父母的房间门口,空间不大。一张1.5左右的双人床,床边地上又铺了一张床垫,刚好把这个房间占满了,这是田行一家四口的睡房。田行自小脑瘫,而如今已经十几岁了。虽然手脚不便,但父母也觉得应该让他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加上弟弟的出生,本已拥挤的房间就更是吵吵闹闹地,四人不得安睡。
小四口一起睡觉休息的房间
房子是爷爷单位分的,六个人都在一个户口上。所以,即使家里经济不算好,但因为房子只有一套,拆不出两家人,所以也报不上低保。但按常理,一家人如果空间不够,是会把一些闲置的空间整改,或者重新规划空间来适应家庭的变化的,但直接把家庭成员本有的地方让出来,我们还是头一遭遇上。
那谁是这一家之主呢?
我们来了这个家好几次,爷爷总没有回来,爸爸即使在也会在房间睡觉。即使到了签约协议,也是妈妈来签。
那妈妈是这个家的主人吗?我看了看这个房子,没有一丝有女主人经营的味道。没有装饰,没有画,没有花。甚至到处随意堆满了东西,墙上有一个洞,应该是早年装空调留下的,也没有人补上,冬天风从那里进来,挺冷的。
那妈妈的心思去哪里了?
堆积的杂物背后是生活的无暇打理
在前期沟通的过程里,我们都发现妈妈和奶奶好像不太愿意沟通。但凡奶奶跟我们说话,妈妈就会低头玩平板电脑。而奶奶对于我们要改动她的房间,问及个人物品清理时,答案竟然是没几件。而且她不太关心改动后她和爷爷在家的位置,却不时会反对妈妈提出厨房和洗手间的整改。
爷爷毕业于名校,奶奶当年是播音员,后来服务于航运公司,身边的朋友都是位高权重地退休。如今,他们守着一家学校附近的文具铺子,奶奶说生意受到网络冲击,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他们日常就住在店铺里,空间狭小也不知能守到何时。这样背景的老人家,随身物不足几件;他们的孩子——田行的爸爸是做保安工作,相对父辈身份相差甚远,而在前期讨论改造过程,他也很少参与,都是妈妈在做决定。而妈妈一直在家照顾田行,家里收入主要靠奶奶和爷爷去支持。
没有经济来源的妈妈是家里改造的主要决策者?
爷爷奶奶不问后果地让出房间,屈身生活在一个不知明天的小铺子?
爸爸为何没有发言?他好像隐形了。
我们由家庭结构关系出发,与设计师一起讨论梳理
这些谜团都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深怕虽说为孩子改好了一个房间,但同时也因为老人一时糊涂没了自己的地方。所以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和他们的家人沟通,也获得了这样的认知清单:
十二年前,田行出生。临产过程,妈妈身体不好希望剖腹产,而传统的奶奶坚持顺产,希望“大吉大顺”。这个纠结间,小田行来不及出生导致脑部缺氧,后来医生诊断他患了脑瘫。这一喜一悲从天而降,迎接着的还有后面大半辈子的照顾和数不清的治疗账单,也为奶奶和妈妈落下了很深的心结。
也许因为内疚,或者作为父母的责任未了,爷爷奶奶在那之后便搬到了文具铺吃住,每天买好菜拿到家里停留一会儿便走了,也从来不吃妈妈煮的菜,但每月会从档口的收入里拿出大部分补贴到家里,而小两口,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医院和家两点一线组成了每天的生活。
妈妈是一个爱美,也开朗的人。虽然生活不易,也会积极面对。但她依旧不希望别人知道田行是个脑瘫的孩子,所以从小出入她都背着他,在怀里不动的孩子谁知道是不是脑瘫呢?而她自己多年来却落下了脊椎病。家里思维固化去看待田行的不仅仅是妈妈,奶奶也不太喜欢这个孙子。她觉得,如果不是这个孙子,她的晚年不会如此。所以,即使田行靠近,奶奶也是比较冷淡的。而田行在家的吃喝拉撒,都是一家人轮流照顾。
田行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是一个12岁的青少年,但心理年龄据主治医生诊断大概只有2-3岁,也因为曾经回到正常学校上课的大量思维灌输不适应和不在预期的多次癫痫复发,智力培养已错过了最好的治疗阶段,反而在行为能力上还有改善的希望;
小儿子的出生让整个家重新看到希望。与田行的行动困难不一样,小儿子活泼好动,能在家里闹腾一天也停不下来。田行虽意识到自己是哥哥,但受到家人的行为影响还是会有竞争和吃醋的心理,家人在照顾意识和关心上需要一视同仁。我们邀请的心理咨询师到家看望田行后,也同时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给予的建议是,最好分开两个家庭住。
这些结果,也出乎我们意外。我们印象里“一家人”就是一家人,没有想过有些心结是很难打开的,加上日常的柴米油盐除了让当事者逃离,争吵,很难直视面对,更何况它来自婆媳关系。如果说分开两家人,让田行和弟弟有自己的房间,透过设计给予田行足够的自立支持,既减轻了妈妈的日常负担,也缓和了妈妈和奶奶的冲突,或许他们提出的建议是合理的。
我们应该怎么改:
田行的自立生活
田行的自立生活成为了我们改造的突破口。我们相信,最初家里把矛盾聚焦在这个孩子身上,他生命里就多出了很多不是他该承受的难。如果,家里人愿意相信田行是一个可以独立的孩子,他们会比过去尊重他的存在。而作为一个行动不便的孩子来说,“我可以”也意味着他的能力会被肯定。
于是,我们划出了他在家里经常活动的区域,抽了一天时间,和妈妈陪着田行观察他从客厅到洗手间、在房间里进出的生活动线;看他自己怎样慢慢地穿衣脱衣;洗澡的时候,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忙,他是怎样自己完成的......这些珍贵的记录能够很好地辅助到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当中。
观察田行模拟洗澡过程的小片段
↓↓↓
设计师根据动线记录梳理的分析图
洗澡、走动、睡觉、穿衣,这些不都是我们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吗?但对于田行来说,花上的可能是成倍的时间,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锻炼,这成为了他自己培养独立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最好方式。年初的时候,妈妈争取到了我市残联学校的学位,田行也开始逐渐熟悉集体的学习生活。而一直照顾两个孩子而无暇打理生活细务的小两口,也能有机会好好地回到这个家的经营上。
01
房间布置了新的上下床,让田行慢慢习惯独自睡觉。床边添置了辅助手柄,可以方便田行起身与穿衣。把房里原来的杂物和柜子移出整理后,房间有更加开阔的空间让田行依靠助行器和扶手进行活动训练,等弟弟长大后,两人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房间,在相处中培养更多情感。
从房间至客厅走道到洗手间根据田行的行动习惯和身高添置无障碍扶手,走道安装了声控灯,方便田行夜晚走动。
02
厕所重新规划,铺上瓷砖并垫高了厕所的地面,在门口增加方便进出的小斜坡,添置洗浴椅和毛巾架,同时配合田行的手高多安装一个花洒,能够方便田行与家人共同使用,另外增添了厕所的折叠门,随着孩子的成长,注重隐私性。
03
厨房由妈妈出资组装新的橱柜,并增添置物架和铺上瓷砖规整空间;阳台改装了原来的不锈钢防盗窗,腾出更多的晾衣空间,同时改善了洗衣机位置的渗水问题,让家里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
04
家外至一楼的楼梯走道安装不锈钢扶手,让田行能够独自锻炼上下楼,也方便这栋房子里行动不便的老人。
爸爸不“隐形“了!
改造的连续好几天,爸爸恰好腾出了清明假期留在家里,我们的“拾房能手”志愿者们也来到家里帮忙刷墙。爸爸一向腼腆,家里的大小事都任由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决定,在探访的前期,他的身影总是匆匆而过。而那天,他主动提出加入到我们当中,有些笨拙地拿起锡纸把发黑的墙灰抹掉。他埋头努力,妻子抱着小儿子,倚着房门看着他。妈妈开心说:“这么久了,也没见过他在家里这么用心地干活”,又埋头逗儿子说,“你看看你爸爸多厉害,把你们的房间变漂亮啊!”
我想,男人不是每一刻都那么坚强,那么硬气去面对生活里的困难。但如果遇上一些机会,他还是会站出来彰显着一个作为父亲的责任,而往后的日子,他是不是也能继续成为两个孩子心中稳得住的保护伞呢?
一家人
那天趁着中午休息的空档,小四口回到房间里休息。田行帮弟弟脱掉了袜子,两人趴在床垫上玩耍可欢了,妈妈叫唤着安抚着他们快点入睡,爸爸躺在一侧,一下和妈妈说说手机里看到的段子,一下又被两个小家伙逗乐,房间里充满着笑声。隔着纱窗门看着一小家子,田行的脸上有了光,过去他会在家里爬行,如今都会自行透过辅具走路。过去需要两个大人帮他洗澡,如今他在逐步地,学习一个人洗澡。
似乎看到了生活又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现在田行从中午独自睡午觉开始,
习惯一个人使用房间。
那爷爷奶奶呢?
有一天我们过去,奶奶不在家,反而爷爷在。他和田行有说有笑的,我们看了看客厅依旧存在的那张破床。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也没有说服他们家里把这个床扔掉,换改成爷爷奶奶的休息室。它如同这个家长达12年的心结,不是一个外部团队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但因为房间的改动,全家都意识到田行的能力,父母也重新理解了两个孩子对他们来说的意义。而爷爷奶奶,也许透过这个退让,再度成为他们“赎罪”的一个行为,而同时无形地让一个处处揪心的家,变成了两个家。
改造之后回访田行的那一天,
许久未见的爷爷出现了。
我们无从判断将来,那张破床处是不是爷爷奶奶回来的地方,而我们更无法判断,从一个家变成两个家的决定,是不是就一定是不好的。如同没有感情的夫妇离婚是不是就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一样。
但我们知道,一个房子是会说话的,物品会把生活历史还原。而改变一个房子,也同时改变了这个家庭的故事。
鸣谢
公益支持
广东省方圆公益基金会
拾房子志愿设计师
Jen.Fei 蔡宝珠
心理咨询师
梁建恒 盛丹
摄影
SoosiuY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