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我七八岁,也许八岁,刚上小学二年级,我的班主任老师是语文老师,她的装扮在08年的农村是稍显时尚的,但最多也只是染了个头发,也只是个略带点棕色的,比起今天来,根本不够看。裙子什么的,在我印象中,那时候,她没有穿过。
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知道消息的,就是新闻联播,我们家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家那里也发生了地震,只不过级别比较小,但还是弄得人心惶惶,我的老师们也会在课堂上给我们说起这件事,我们最感性的老师,数学老师,甚至还在课上说哭了。
我那时候,年纪小,少不更事,不知道地震是什么,更不知道汶川在哪里。我只看到了死亡,我已经可以比较数的大小,九比一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五位数比四位数大,每天都有离去的人,我或许不知道人的死亡意味着什么,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这孩子还不知事!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那时候的空气是沉重了些,我们的校长,在课间的时候,也会隐隐提及:同学们,回去看看新闻联播。之后,新闻联播也成了我们所要去眼巴巴地等着的一个节目,每天新闻都有,地震已经过去几小时,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每天都有。
后来,我看到了救援队,我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看到了偌大的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学校组织了捐款,我窃窃地把我手中卷得皱皱的钱放进了募捐箱,在学校的捐款的台子搭起来的那一刹那,哪怕我还小,哪怕与我有点远,我也可以近一点力,哪怕它微不足道。
在一个已经三四年级的时候还不知道国家主席是谁的人,我对这个国家了解得还是太少了,但是,我知道了一个人,温家宝总理,他说十三亿乘以任何一个数都会变成一个大数,十三亿除以任何一个数都会变成一个小数(这里不需要杠)。我们的国家或许还不够繁荣,经济还不够发达,可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是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很多年后,我们的政治课上说到感恩这个主题的时候,我的政治老师放了一个汶川地震的视频,我从来都是感性的,我的眼泪从来都经不起推敲,我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激动,我在下面哭得好惨好惨,母亲用脊梁搭建的未来,生与死的无缝对接,阳光透过废墟照进来,那是希望的光。等待救援的日子真的太漫长,快要超过人类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我看到被埋125小时终于等到了救援的人,堪称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
一个地震,毁了多少人的家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已经足够了。人类灾难发生的那一刹那,有的人需要用几十年来治愈,也许根本治愈不了,而有的民族,把它作为一种民族永恒的记忆。那里有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力量和不朽的精神丰碑,这是我们所亲眼见证的。
08年的汶川,现在的汶川,是一个从苦痛中走出来的青年,他迸发着勃勃生机,也扎根在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的心里,因为他值得所有人去看一看,看在那一场重大灾难中依旧活着的他,劫后余生的他,一个不可或缺的民族信仰,我愿汶川人民,在往后的几百年,几千年,依然像汶川一样,乐观积极地生长。
如果所有的失去最后都成了一个警醒,那我宁愿人类这样的日子少一点,我们的5.12成了防震减灾日,还有南京12.13拉响的警铃,它们就这样提醒着我们,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我们需要记住。可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样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总有人失落,总有人张扬,总有民族饱受苦难,处于烽火,也总有民族挂羊头卖狗肉,口蜜腹剑,历史除了记载,还为了能够写给后人看到,我们看到,就得有所思。
我愿我的民族,不受流言蜚语,不受阴谋论的恶意揣测,不受小人之谗言,像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像牡丹一样,永葆它的繁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