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家长会。学校提前布置,家长来参加家长会时要各自带个马扎,因为每位家长在自己孩子班内开完家长会后,还要都到操场去听个家庭专家的会。
大概是有班主任提前给家长透露了此次教育专家会的主题,所以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就听到家长对此颇有微词:
“还说孩子在家不能少了父亲的陪伴,谁有功夫陪伴?还光管孩子吗?不得挣钱吗?”
“国家给放假行啊,让当爹的都不用去上班了。”
……
听着一路上结伴而行的家长们互相支持彼此的见解,议论纷纷,感觉这家庭和教育真是一对矛盾。
其实,对家庭教育,我并没多少探索,只是从自己孩子成长和同事孩子的成长中有所感受而已。这两年,看了张文质老师的几本书,感觉文质老师在这一方面的说法颇有些道理,特别是近日正在读的《迷恋的教育学》,里面关于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如
“现代,孩子们都有条件送到学校去接受集体教育,但是送去学校不等于父母没了责任。尤其是父亲,不能当甩手掌柜。实际上,对于父母来说,陪伴孩子学习,检查孩子的学业,督促孩子更认真、更用功,包括跟教师及时地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质量、学习态度,跟同学的交往、责任心等方面,都是需要不断地去跟进的,不了解孩子就会盲目,就会误了孩子的前程。对父母来说,这些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你生下孩子以后,这个责任就一日都不可放松,你放松了就会有麻烦。陪伴孩子成长。教育的细节不能误,误了以后若千年你再想补已经补不回来了。
“我们常听说‘拼爹’。‘拼爹’拼什么?我认为拼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拼的是父母的价值观这些要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某个单一的向度。人的发展是需要在三观问题,以及身体问题、习惯的形成等方面加以高度重视的,这些最为重要的内容都是需要在家庭里实现的。在家庭里引导,在家庭里帮助,在家庭里形成最基本的素养,这是童子功,是让人一生受益的。
“9岁之后,其实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就在不断地下降。有统计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下降到 40%以下,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就会上升。如果父亲始终没有介入孩子的成长之中,则孩子的情感架构就会出现残缺。可以说,父亲其实是起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对孩子的成长有所示范的作用。……母亲的角色跟父亲的角色有天然的不同。母亲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情感的完善与丰富上。起到辅助作用;而父亲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如果父亲缺席了,其实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也会发生扭曲。……”
或许文质老师的家庭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他大量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对张文质老师的这些家庭教育理论,我总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结合自己、同学、同事等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觉得真的就是这样,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有父母双方参与才好,特别是孩子的成长不能少了父亲的参与,父亲带给孩子的教育引导真的不是母亲能替代的。
听着一路上家长的嘲讽似的不赞同,我的想法是:第一,有些家庭并不仅仅是为孩子而活,孩子只是家庭的一部分,在家庭需要更多钱财的时候,家长觉得追求点稍稍努力就能得到的,远比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效果的陪伴孩子强;第二,就像说我们当老师的不能用几十年前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一样,家长也同样不能用几十年前养育孩子的方法来养育现在的孩子,家庭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家长应该多读读书,多了解了解现在这个社会。第三,老师所说的诸如孩子的教育不能少了父亲的参与,只是老师或者专家给家长的一个建议,至于家长听不听那还是全在家长自己,所以又何必如此愤愤不满呢?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由昨天的家长会想到,诸多的家长也应该多读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