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有点太忙了。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我调用了身上的每一份焦虑,是的,我真的有点焦急。很后悔没有好好地利用昨天的时间。我这几天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我现在这种焦虑的状况?
我想,大概是因为我这一年的经历。进了大学一年半之后,算是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虽然依旧是忙, 但慢慢地已经可以掌控自己忙什么了。于是,我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上半年,是处于一个迷茫期。是的,我可能是太闲了,找不到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所学的知识又异常地乏味,于是我玩起游戏来了。先是跟舍友以及同班同学玩《阴阳师》,腻了之后玩《NieR:Automata》。《NieR:Automata》是我在Steam平台上买的正版游戏,这是我第一次买正版游戏,也是我第一次接触Steam这个游戏平台。这才发现,玩正版游戏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记得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我买了一堆Steam的游戏,然后天天玩,盗版游戏也下载了四百多G。
倒不是说我有多后悔,而是该疑问,为什么我会没事可干。打了一年的代码依然是黑窗口,书本内容都熟烂透了,而且成绩也不差,那时候的我可能真是无事可干了。因为最根本的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及应该朝哪个方向。虽说我知道后继的课程,但我发现学习动机实在不足。而且,提前学了其实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你会对老师的课程感到无聊。
至于暑假,承接了这份迷惘与无事可做。 基本上没有学过程序。先是看了《龙族》之类的各种小说,还有几本书。再是去了云南旅游,然后竟然有二十天在背单词。暑假的最后是《minecraft》,疯狂地玩,直到了国庆假期才结束,我很喜欢这个游戏。
事情在大二的这个学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怎么说呢,就像大洋中漂泊的船只,看到了灯塔。这个学期我找到了我之前没有找到的东西,我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及该怎么干。于是,我摆脱了无聊。
事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无数的细节铺垫起来的。
第一件事,成功地搭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并开始写博客。
1.一个同学将他的网页放到了服务器。
2.我选修了网页设计。
3.我pc系统是Linux。
4.服务器系统选Linux系统。
5.班主任介绍python。
6.之前知道django。
7.一直有用github。
8.发现了Echo的django项目。
9.我搜索能力比较強。
10.经常关注同学的动态。
现在想来,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条件。假如没有1,我不知道原来这些事情离我这么近,我才有这信心去尝试。假如没有2,我不会对这同学的这个动作在意。假如没有3,我会难以习惯命令行,我上面这个同学就选了win的可视化服务器。假如没有4,在win的服务器上搭建网站其实是极为困难的。假如没有5,我不会去想建一个python后端的网站。假如没有6,我也不会对老师的上面的动作起反应。假如没有7,就不会有8。。。。
第二件事,发现了数学之美
1.选修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2.线性代数学课上听不懂。
3.经常用B站。
4.在B站发现了3Blue3Brown的视频。
5.我有写博客。
假如没有1,数学在我眼中不过是个工具。假如没有2,我不会去B站找视频学。假如没有3,就不会发现3Blue3Brown的视频。假如没有4,就不会喜欢上线代。假如没有5,我不会将3Blue3Brown的视频重复看五次,将其中每一句话都理解。
第三件事,弄了个微信机器人
1.认识了Echo。
2.加了Linux协会的tg群。
3.博客用python做后端。
为了向Echo求助解决问题,我开了个Telegram帐号。然后,我之前是知道Linux协会是有Telegram群的,于是我加了这个群。然后发现这个群有个同步机器人,于是便对机器人好奇起来。于是在github上搜到了itchat,是用python写的。由于之前用python做博客后端,对python略知一二,于是便尝试了做微信机器人。
这三件事,极大地洞开了我的视野,使我摆脱了迷惘。原来我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不过,摆脱了游戏是好事,但这个学期的课程倒不怎么好。。。
当然有很多话题是我想写的,这可能要等以后了,"为什么我觉得分享很重要","最好的老师是你自己",“写文章能有效地梳理自己的思路”,“你是周围人的平均水平”,"你知道很多事情,但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