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放学后女儿说:“妈妈,我们数学老师有读写障碍,他把题抄白板上时经常会抄错,所以如果书中没有给标准答案,他自己做出来给我们,他就会说,也许会有计算等小错误,既使我们的答案与他的不一致,也不一定是我们的错。”
“哦?
“妈妈,我觉得我也有一点。”
“哦?哦?”
“其实这是很普遍的,很多名人都有。比如,我读书会跳字、漏字,作数学题会看错数字,从计算器上抄答案都有可能抄错,你不觉得吗?另外,有读写障碍的人空间感会很好,我的空间感也很好,不是吗”
“🤔🤔🤔”
女儿在国内读小学二,三年级时,有一个阶段数学老师让我们加强她的二十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就是觉得她有粗心的毛病,以她的数学思维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计算错误,白白丢分。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我发现她的快速计算出错率依旧。当时我的分析是:这也许不是她学习不用心造成的,这孩子可能在快速简单思维中存在思维漏洞,而且无法通过减慢速度(因为她不认为自己快),反复检查(因为她会用同样的速度跳过那些漏洞)来修复。
所以,就这样吧,其实我自己也有这个小问题。☹☹☹
不过当她现在拿出这么个时髦的名字时,我还是e……。
好吧,我开始了解这个名字背后的意思。
“读写障碍症,也被称为“读写困难症”或“阅读障碍症”,英语称作DYSLEXIA,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读写障碍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一般在小初阶段浮现。
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等著名天才都曾是读写障碍症患者,科学证明,非智力影响的读写障碍症都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矫正的。而且,很多例子表明这类型人空间思维特别好,建筑学,艺术类(雕塑)都有优势。”
哦?看来有这个障碍也不错,关一扇门开一扇窗的关系。
我跟女儿探讨了为什么轻微读写障碍对她现在的阅读能力毫无影响?
讨论发现,我们在阅读时,理解文章思路并不用读出每一个字,就像每一个有阅读基础的人所感觉到的,在阅读中大量的字、词、短语、短句是反复使用的,而句式更是固定的,这样,经过最初的积累,非智力问题的轻微的阅读障碍在阅读上便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就算在阅读中出现误解,也会在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中得到修正。
但关键是如何进行最初的积累呢?
女儿认为她最初的积累是在我们俩的共读中完成的(我读她听),这完全是误打误撞。我估计在我读她看图听故事的阅读中她也一遍一遍地看了文字(最初的绘本阅读,每本都读过几十,上百遍),把文字当成图画的一部分。因为她经常会说:“妈妈,我认识这个字,你给我n次机会。”因为她记住的是一个词,或一个成语,或一个短语,而她并不太知道这是其中的哪个字。上小学时,当她与其他同学一起读一本书时,她发现她的读速更快,想来她一定没有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我和她的共读从她出生开始,一直持续了她的整个小学阶段,到四年级时我已帮她读完了整套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在给她阅读时我发现: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已经基本具备了理解《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能力,但是并不具备自我阅读的能力。因为书里大量的生字是她不能够轻易读出来的,当自己阅读时,这会降低阅读速度,破坏阅读节奏,大大降低阅读的快乐。如果有人一边给她读,一边给她讲,就可以帮助她越过识字障碍,提高她的文字理解力。
当时这样共读只想为她打开一扇扇窗,让她看到不同的世界。后来才发现这也提高了她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没有想到的是,这还帮她跨越了她轻微的读写障碍。当然,那些看似粗心的小错误,依然持续不断,但这些都己不再成为她学习上的障碍了。
付出总有回报,有时回报丰厚的出乎意料。
与女儿对话之------学习中的粗心那些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