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于博览

精于博览

作者: wqgbupt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23:36 被阅读0次

------------20171101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无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读书热潮。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读书呢?

在我看来,读书要精于博览。

博览,即广泛地浏览。一个热爱读书的人,绝不可能满足于仅读一两本书。因此,博览,往往是一个人阅读时最先立下的目标。博览群书用来形容人学识渊博,因此,能否博览,也就意味着你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今天,文化底蕴被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了摆脱几年前“世界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名头,我们更应该注重博览。

博览,让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丰富头脑,增加涵养。在这个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里,我们都应培养东汉时王充博览群书的精神,为造就深刻的灵魂打下基础。

精,及精熟。如果说博览重在开拓思维的广度,那么精读在于挖掘内心的深度。只有在波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读,才能融会贯通,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意图,将作者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精神。

郑板桥有“精当读书法”,强调多读以精读为基础,我认为并不尽然。我想,若先了解概要,能更有利于细致分析。正如培根写道的那样:“书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对于与自身思想一致者,应“求甚解”,揣摩字里行间体现出的语气与意境,深入文章背后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但对于与自身思想相悖者,可以只做了解,不必深究。

我认为,读书是博与精的结合,孤立的广博和孤立的精思都不能称为是真正有意义的读书。博,无精则杂;精,无博则陋。因此,读书应当是博览与熟读兼顾的,须以博为基,培养文化底蕴;以精为翼,提高文化素养。如此读书,方可滋养浩然之气,铸就高尚的人格。

古有“不学诗,无以言”,今为不读书,无以立。而由读书所引伸出来的,是为人,亦是处世。广博地见更多的人和事,接触然后了解,择良人成为师友,辨正事作为标榜。这样为人处世,也就可与博览而后熟读精思的读书方式相通了。

精于博览,不仅是对提高个人素养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形成读书文化有益的必然趋势。它是叩开真正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亦是探寻内心深处的明灯;是传承千年文明的智慧,亦是发展未来文化的基石。

因此,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快餐”时代,若我们能手捧万卷,精于博览,以此来获得非凡的灵魂,让生活充满文字的馨香,岂不甚好?

相关文章

  • 精于博览

    ------------20171101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无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自华! 陈寿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精于求精。书,以娱乐、以生活、以...

  • 精心写的文字,本以为应者如云,料不到竟是无人问津

    见到写作群里有一位自称学者的朋友发的文章。他博览群书,精于考证,写一些有关本地地名,历史人物的考据文章,旁征博引,...

  • 天水名人 75. 侯一元

    侯一元字应亁,秦州秦安县人,明代名臣。 侯一元青年时随父在京城读书,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于经史,尤擅长《礼记》。...

  • 精于谋事

    精于谋事

  • 2017-05-15

    业精于勤

  • 精则明矣,明则诚矣。

    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 "专一,精深"这也...

  • 日练

    业精于勤(坚持)

  • 饮食入胃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

  • 食气入胃与饮入于胃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于博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mn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