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结婚,对于大多数25岁左右的青年男女,都是一个抹不开的话题,亲戚朋友见面总是有心无心的问上一句,谈对象了吗?什么时候带回来给我们看看啊?
上个礼拜刚参加一位同事的婚礼,饭后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也快了。”我付之一笑,淡淡的回了一句我还早。
我今年25岁,也开始步入谈婚论嫁的年龄,不光我的亲戚,连我同学、朋友、室友都觉得我该结婚了,我也在心里算了一下,结婚大概需要多少钱:
合肥房子首付需要50万,房子装修+置办家电家具20万,结婚10万,后面加上30年的按揭贷款(这个暂且不提),总数高达80万。
买房子装修花钱,这是一个男孩子对于结婚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可是自己刚毕业一年半的时间,到哪去弄这80万?毫无办法,只能将这一座大山压向自己的父母。
父母也是明白人,在我高中毕业之后就去了魔都——上海。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记得他们跟我说第一次拎着大包小包从上海长途汽车站下车之后,连进地铁的门都花了好长时间。没学历没技术的父母,在上海打拼了两年都没挣到什么钱,也就后面几年才有了起色,这才给孩子攒了点“老婆本”。
按理说给他的孩子在老家买套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压力不算太大。但是父母都是要强的人,他们不想我还留在那个小县城里,想在合肥买房子。去年,合肥的房价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疯涨,一下子将我们家的一点存款清零。
但是年龄在这,父母也不得不开始关心我的私人问题,我也如实坦白,话题就逐渐转移到女朋友的身上:干什么的?在哪工作?收入多少?性格怎么样?啥时候给我们见见等等一系列话题。
今年六月份,我跟老妈提了要去她家见父母的要求,老妈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说了:“让我考虑几天再给你答复,孩子。”于是便挂掉了电话。我能想的到父母那边的压力正一步步加大,两天后父母给了我意料之中的答复。尽管承受压力,他们也不愿儿子错失幸福。
02
以后未知的事情还很多,毕竟我们离结婚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今天跟一个即将结婚的人谈了一上午,觉得这婚结的怎么这么难,下面是她的一些观点以及我对她的回复:
【结婚要房子过分吗?】
我是这么回答的:我不知道他家经济条件如何,我不敢妄加评论。
但是我内心想的是:丈母娘乃至女朋友都想要个房子,我觉得这不过分,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上,有房子才有安全感,但是房子是在哪的房子?县城?省会?北上广?我觉得买房子可以,但是要量力而行,因为买房子没法用来考验自己男朋友的经济实力,倒是能看出来他父母积蓄是多少。
【结婚要有车子、三四万首饰吧?觉得啥都没有嫁的好委屈,父母没面子。】
为啥谈恋爱的时候不事先问好呢,此处加一个微笑的表情。
【为什么关于结婚女方提那么多条件?女方青春短短十年,一次婚姻的寿命,经不起二次折腾,要的多一点不过是为以后做保障。】
这个想法我赞同前半部分,后面一句极不赞同,多要一点,你凭那一点你就能守住一辈子?会不会承受二次折腾,婚前全凭自己的眼光,婚后靠对这段婚姻的经营和对男人的掌控。
【雄鸟都知道建好鸟巢,吸引雌鸟与其交配。】
这一点我无话可说,再加一个微笑的表情。
03
从父母那一代的“四大件”到现在的“有车有房”,结婚成本随着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高,办一场婚礼更像是在追求一种仪式感,父母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计算这场婚礼的成本。
《奇葩说》有一期话题叫做“婚礼真的有必要办吗?”反方代表臧鸿飞说道:“婚礼就像是一场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举办的庙会。”
对于这个观点很多人感同身受,一场婚礼办下来虽然收获了很多回忆,但这与筹备这场“庙会”所付出的艰辛完全可以相抵消,甚至会显得不值一提。
传统婚礼中男方去女方家里接亲,西式婚礼中父亲把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上,这更像是一个隆重的交接仪式。如今这个仪式却被变成了一种攀比方式。
“张阿姨家女儿收了9999的见面礼,寓意着万里挑一。”“李伯伯家女儿结婚是在五星级酒店,迎亲队伍清一色的豪车,排了好长。”“王婶家女儿的婚纱是私人定制的,你怎么还在为买婚纱和租婚纱纠结。”
结婚本来应该是一件虔诚的事情,想要婚礼这个仪式也是无可厚非,但是拜托别把这个仪式的成本提到我承受不起的高度。
女孩子会觉得“你什么都没有还让我嫁给你,这不是在耍流氓吗?”对,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要我努力的活着,只要你跟着我,这些总会有的。
生活还得继续,婚还是要结的。希望我的另一半能跟我风雨并行,提前跟你说句:辛苦了!
ps:男生不易,女生也不易,观点的碰撞是正常的,欢迎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