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的慢,14岁的季节好像被念叨了好些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发现“啊?!我竟然已成年!”懵懵懂懂、晃晃悠悠的,呵呵大学也晃荡完了,转眼又22了,还觉得自己小,无法想象自己变成30岁的模样,接着在一个周末盼下一个周末、五一完盼到国庆中,就这样日复盼着,盼来的是28岁---那个曾给自己定下的结婚生子的截止日期......
偶尔静下心来想想生活状态,会被吓到,当生活圈越来越窄,可交流的人越来越少,而反向对比,信息流圈越来越大,焦虑感也越来越重......
这是一个需要包装的年代,媒介下的完美人设,屏幕里的热血少年,都在冲击对比着现实,衍生的失落、消极及怨气无一不是在吞噬自己生活的热情......
小时候听惯了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小孩”,长大后看惯了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幸福”,小时候愣头青,还能怼天怼地,不服就驳;长大了呢,当下内心OS“呵呵,真能装”,转头夜深人静,竟是羡慕那些不知真假的小炫耀......
焦虑的多数也许只是想象,想象别人的幸福,想象自己的不幸福,好像得到多少都不及;除了焦虑,竟是啥也没干,啥也没改变,一天接一天的焦虑,也总在设想,嗯,解决了这个事情也许我就不焦虑了,殊不知,解决完这个,还有别的事情可焦虑,焦虑好像变的无休止了,突然的,就觉得自己累了,提不起精神了,很难有事情能打动自己了,愣头青变成了北京瘫......
28岁的年纪,开始面对家庭、生活、事业选择时,也变成了一种焦虑,其一、其二及其三在想象中变成了互斥项,还没到需抉择时,已是死伤一片、“焦虑”一堆了......
当焦虑成堆,天上能掉馅饼都想信了,转发抽“平分100万”、赢“iPhone”、“全年还花呗”等等等,玩的不亦乐乎,好像自带锦鲤体质,一觉醒来,第一眼看手机有没有消息震动,呵呵,一次没中,没事儿,接着来,咳咳,佩服这时候自己的意志力......
自己想改,写了几张纸的减肥食谱、定了N套策略、想象了无数种勤劳且美好的场景,都抵不过一身懒肉落在床上的舒适感。越勤越快,越懒越惰,都说连续坚持一个习惯21天,就可养成这个习惯,甚至更加久远后,戒也戒不掉,那反之呢......北京瘫是不是也越瘫越习惯,懒肉越堆越无感,精神越颓越废......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说了这么多,从焦虑的情绪中抽出,反观真实的自己,事业还行,一份不错的薪水;爱情凑合,胖了也没嫌弃;家庭完整,有爸有妈有老弟;抽离了焦虑,回归生活,偶尔也能发个朋友圈,当个“别人家的小孩”、秀个“别人家的小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