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在我就业阶段,作为“敲门砖”所带给我的优势,之前已经交待过,我也很感激这份幸运。
前几天的一次午餐沙龙,我和同事聊到过专业和职业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大家一致赞同一个 观点:专业和职业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大学学了日语专业以来,我养成了追日剧的习惯。这几年工作越来越忙,很少追新剧了,但是一个人做饭、吃饭、洗澡、干家务的时候也经常会播放曾经看过的日剧。
今天晚饭的时候,看了半集《海街日记》,这部剧2015年的,之前没看过,本来就是听个声儿,结果剧情还引起了深思。考虑到很多人和我一样,非常不喜欢剧透,所以剧情我不多聊。
我想说的是,这部剧看了半集,我想起了前几天我们聊过的专业对人的影响这个观点。
反观自己,突然发现我身上真的有很多地方很像日本人。衣橱里一半以上的衣服都是优衣库和MUJI,我一直在说自己没有特别钟爱的品牌,原来我其实还是很中意日货的。(这里会有喷子喷我吧,呵呵)
我从中学就特别讨厌失约和不守时的人,有一个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就因为大学放假回去屡次同学聚会她都迟到,我和她彻底绝交了。学习日语以后,对守时这个习惯更是坚持到固执。
我个性很内敛。所有人刚刚认识我的时候,都觉得我是很内向的性格。大学四年,除了我们宿舍和隔壁几个男生宿舍知道我特别能恶搞,我们班的女生都以为我特别内向,连我们专业课老师有一次上课因为我没背会课文批评我,课后她居然特意给我发信息想为我疏导,怕伤害到我,其实我根本就无所谓。这好像也说明我很会装。哈哈!工作的前三年,同事们对我的评价都是:腼腆的男孩子。哈哈! 我也不是故意装的,本性闷骚,学了日语之后,更是闷骚。
我还有个我自己都很惊讶的特质:非常隐忍。很多事情,身边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发作不发火,甚至有人觉得我有点懦弱,可事实上我真的觉得没什么。之前单位来了个同龄的新同事,结果工作第五天就不辞而别,我以为是我哪里冒犯他了,因为他入职以来只有我跟他的工作交集比较多。所以我忐忑不安地给他打电话,跟他沟通,甚至道歉,结果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他离开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他是实在受不了那个领导,而他说的最让我费解和不爽的一句话是:我真的很佩服你,你能跟着她干那么多年。
我们当时的领导是个非常严苛追求完美的工作狂,我和她搭档工作的日子里,偶尔也会感觉亚历山大也会喊天骂地,不过事后也都觉得还好。没想到才共事不满五天的同事就对我是这样的评价。仔细想想,自己确实非常能隐忍。这个说不清是我本性如此,还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
很多朋友对日本人的了解,可能大多来自中国编剧和中国导演制作的影视剧。我对日本人的了解,是通过日语,系统地学习日语,然后学习日本历史、日本文化、日本国民性,与日本同学和老师共同相处,与日本同事一起工作,所以我对日本人的认知,受真实日本的影响更多一些。
我也很喜欢看日剧,日本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片,可能会有朋友开玩笑:你肯定看过很多日本爱情动作片。是的,我看过很多,而且大学的时候,还翻译过那些片子挣过钱。其实,那些片子太好翻译了,既然是动作片,台词又不多,而且剧情又那么易懂,倒是我们几个翻译轻轻松松赚过不少小钱。
日本影视剧包括动画片,其实大多都是很励志的很正向的,比如《阿信》、《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同一屋檐下》、《Change》、《My boss,my hero》、《麻辣教师GTO》、《入殓师》等,看过的太多了,为了习得纯正的口语,有的看过几十遍。就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举手投足都会带些日本人的特点。
每个人的人格,不是以是否成年为界限,而最终成形,其实不到生命终止,都在一直变化和形成中。
所以,从学习日语开始,日语就带给了我很多东西,也塑造了我很多特质。当然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作为自然界中一个一直变化着的生物,我会一直主动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多年以后的我,会有些什么新的特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