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力量(一)
为了完成《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设计,我下了一番功夫,不为别的,只是喜欢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看书、思考收获一些知识。
我先看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第一章,了解了什么是有效教学框架,它由五方面组成,分别是教材及教材解读、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订与规定。最后加上教学反思。它与我们平时做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有明确方向的预习”,把教与学的活动形式上分开,称为左手栏、右手栏,这样让学习不从零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实践的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能力。当然,也要求老师深入解读文本,提炼出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有层次的设计问题,给学生预习的支架。左手栏与右手栏的设计,解决了老师过于关注如何教不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有多种预设的课堂一定是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的。
书中有两小节分别是训练有素和学习标准,我觉得也挺受益的。“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包括学习上的一般流程,以及对话规则等,也指学生思维上的训练有素。读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老师带领一班孩子走在探索知识的路上,有很多默契,孩子想什么不能够用语言全部表达清楚的时候,老师知道孩子心里的想的什么,也能给孩子恰当的指导,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老师眼皮儿一抬,孩子就会有行动,这是心有灵犀的美好,这样的境界会让师生难忘。学习的标准,对于学生、家长是一把测量的尺子,能自我测量学习程度,对于老师来说,这个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会促使我们研读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了然于胸。
让我反复琢磨的是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我单盯这一小节就耗费了好长时间,反复地阅读,大脑中才有模糊的概念,试着运用于实践中。它不同于我们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ABC三类目标,也就是基础性阶梯型目标、核心目标、附属性延伸性目标,认真思考这种目标设置,应该是照应了一课一得的观点。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年级下册第17课,是一篇童话,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根据简单信息做判断”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我把一年级上下册的课本翻了两遍,做了详细记录,发现一共安排了8篇童话,在《动物王国开大会》之前,有《小蜗牛》《要下雨了》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在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初次运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开始,在一上第八单元一下二单元继续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一下第四单元又安排了“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后实际进行表达”的训练。在一上《比尾巴》一课有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的要求,在《我多想去看看》有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的要求,在《要下雨了》有读好问和答的语气的要求,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安排了问句和感叹句的训练。这样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了学生的起点,便于后边进行教学设计。
工作做到这里,我才开始了《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设计,在文档上敲下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上班之后,和王老师交流过后,才制定了ABC三类教学目标。接下来我又开始看《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这本书,把其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反复看了三遍,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及时记录闪烁的思维火花。接着看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低段教学目标。为了知道学生都学过哪些偏旁,认识了哪些生字,以便于找到与本课的联系,我再次拿起上下册教材,一一做记录、标注,寻找到契合点再做设计。后来,又借来了同事的《说文解字》,研读了微信中收藏的有关童话教学的文章,听了公众号中的课文朗读,虽然之前已经看了无数遍课文,唯恐遗漏什么,又反复把课文读了几遍,仔细观察了插图、思考练习题,把整个单元一字不落地看完,才静下心来做教学设计。
周六,大宝二宝上学,先生上班,我独自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做教学设计。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又用了两个小时,在21:41分我终于完成了任务。长出一口气儿,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很兴奋,有些收获是暂时用语言无法说清的,但是,我相信,它已经深深地流淌在血液里,沉淀、积攒,在某个用到的时刻,突然,就清楚了。
给二宝读了近半个小时的书,终于把他读瞌睡了。这时,才感觉自己仿佛被抽了筋,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好累好累。有点儿后悔,不应该那么拼,分两天做成又何妨?每次都是如此,做的过程中不知道累,做好之后累得要命时对自己说下次一定改,下次依然那副“德行”。但愿下次自己能试着改改。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既然已经上路,就好好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