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之觉悟

仁之觉悟

作者: 洵张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20:20 被阅读0次

          所谓仁之觉悟,也可以被说是人之觉悟。这一节我们所学的课程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擦亮我们的仁心,去知。

    实际上,所谓的觉悟也是要分境界的。对照道德图谱,觉醒的境界可以分为本能层面,情感层面,理性层面和德性层面。本能层面的人的觉醒,可能更多的是我这个人活着,我能感知到我活着,也有可能我会是无意识的活着。情感层面的觉悟,可能是我能体会到爱,能够去爱别人。当然爱其实也是分境界的,但不是我们这一节课的课题。理性层面的觉悟可能是我愿意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我愿意去学习,但是这个层面的觉悟并不是最好的觉悟,因为如果我们仅仅是知道我要去学习,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志向的话,那么学习最终也是盲目的。那么最终一个层面就到德性层面了,德性层面的觉醒,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需要探讨的课题,接下来我要说的也正是这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十分有名,可能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背下他了。但其实在小的时候我们很可能没有了解到他背后最深层的含义。在这首诗之中也提到了觉,春眠不觉晓宗师人虽然说他自己没有觉醒,但其实他在写下这首诗之前,在听到鸟鸣声的时候,就已经觉悟了。其实写这一首诗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觉到觉的过程。最后诗人唤醒了自己内心的细腻处,擦亮了自己的仁心,再次回忆起昨夜的风雨声,他就想到了花落,想到花落,可能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了。

    在先前我们提到花落,更多的是情感层的惋惜,在思考花的去处。但是当我们现在学到了儒家课程之后,我们可能更深一层的会认为诗人能够想到花落,就代表着他的内心,不是麻木的,他怜惜花,背后也是在为生命之不觉醒而惋惜。而这一份惋惜,最后也转化为了道德层面的内省。这是一份诗人写诗的深度,当然也能代表我们所阅读的深度。

    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可以继续向下钻研的目标,在我们思想的层级越高的时候,我们能够撕到的东西也便越多,能够启迪我们的事物也会越来越丰富。

    生命的觉醒,可以说是我们内在的一个仁心发散的过程,我们的人心外推,推到父母,推到兄弟,推到朋友,再推到大众。就这些层级来说,我认为父母是离我们最亲近的人之一,所以受到我们的影响也是最多的。在孔子的时代,父母逝去之后是要为他们守三年丧的。可能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这事情很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守丧呢?其实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与宰我的观点是一样的。阐述一下宰我的观点:他认为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虽然这一整则文言文,其实都围绕着安与不安来说,但是在我的出发点并不是他是否心安,他是站在一个效率出发来说的。他作为一个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出发,就像曾经的子贡一样,认为没有必要耗费如此多的精力。但实际上,这是从理性层面出发的,他没有涉及到道德层面,也没有考虑到心安于否。如果一个人思考一件事,只有从理性层面出发是很危险的,因为如果你只涉及了理性层面,那么你的观点就是没有道德的,很有可能在你的思想出现偏差之后,让你堕入深渊。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被我们称作恶人的人,就是没有想清楚这个道理的,他们没有受到道德的引领,所以最终走向了极端的一面。而宰我的观点实际上也是与大道一以贯之的孔子的角度不同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首丧三年的问题,如果从本能层出发,我们单纯的就是因为外在的这个规则而去守丧。如果从情感出发,那么我们会从一个感恩的层面出发,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们那么多年,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要回报,这其实也是出自于我们最原初的善。在往上一个层面出发就是理性层。如果从理性层面,我们可能也会从一个不要破坏礼的角度来想问题。

    最终的那个德性成其实更像是孔子思考这个是否要守丧三年的问题的方式。孔子之所以不认可,在我的观点,是因为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出于一个礼教,而是出于他自己内心的意愿。 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心安与不安。

    有孝心,是我们内心中本有的。因为我们的父母一直养育着我们,所以我们自然也会想要去回报他,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似乎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时效问题。所以宰我的出发点,就是从理性层面滑落了。事实守孝三年并不是一个外在的教条,而是与我们仁心息息相关的,可以自然而然发出的事情。而守孝三年的制度,他之所以规定是因为当时礼崩乐坏了,为了让人们铭记自己内心的仁道,所以才有了这个教条。从根本上来说,孔子认为如果他不去守那三年的孝,他的心会不安。从文中找答案则是食夫稻衣夫锦,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因为我们的不安,所以我们不麻木,最终,我们的仁心是发动的。

    让我们的仁心觉悟,首先是要打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最终我们可以做到自己不麻木的境界,而在我们自己不麻木之后,我们就可以不断感受外在的世界了。这是一个有益于我们的良性循环。

    现在我们接受的教育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要做到觉悟,我们的身体课程告诉我们要打开身体,要去接受这个世界,也要打开自己的感官。我们的致思课程是训练我们的思维,打开我们的大脑,最终让我们更加灵活。我们的艺术课程是在打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去体悟这个世界细腻的变化,去体悟那花落知多少一般的感情。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人格课程,打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最终能够使我们的生命真正的有厚度。所有的课程都是一点一点的,在向我们生命的更里层打开的。

    我们的生命其实也像一个种子的生长,正如许多老师所说的,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也坚信所有的愿意朝向更好的孩子最终能够绽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这朵花不能仅仅只包括心灵的打开,或者是大脑的打开,一切的一切应该都被包含在这绽放的生命中。这也是我们需要修炼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之觉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cj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