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开始学心理咨询 ,考了个三级证。以后陆续参加一些学习,沙龙,疗愈之类的课程。虽说一直参与其中,也觉得好像学了一些知识,总感觉是分离的,漂浮的,无法落到生活的实处。去年偶然开始参加李克福老师的心理实操课,一年五次,听课很过瘾,观点新颖,印象深刻,但几天过后,涛声依旧。很困,五次培训结束了,感觉好像差了些东西,总感觉抓不住。我一直相信要跟着心灵的指引走。于是,又报了二次复训。
新的培训一开始,就感受到很多不同。这期的同学很擅于学习,课上提问很多,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解变得清晰了。又因为是第二次学习,有机会多一些思考,对老师的讲解内容更多了一些理解。第二次课以后,发现有些同学跟着老师开始了一个活动:老师每天写文章提问题,加入活动的同学续写简书三个月,学习点评老师的文章,回答问题。我发现时活动已进行了一半,可能因为我没有每天读老师的文章所以没有发现活动。我看见同学的文章,自己也激动起来 ,决心跟着坚持完后面的活动。借助同学们已发表的文章,我跟在大部队后面开始每天阅读、点评、答题。后来上课时,李老师也鼓励我坚持完成每天的作业。刚开始丢三落四,有时忘了,有时无内容可写。一路磕磕绊绊,经常跟一天丟两天,就像常说的笑话:晃晃有晃晃木家。
回想起来,当时也没觉得有太具体的收获。只是确实体验到了坚持的不容易 ,更佩服李老师的学识和毅力,可以说是五体投地。活动结束了,我有些不甘心,正好买了李老师出版的《行走的思想》等三本书,读来很让人欣喜。同时我决定再开始停了一段时间的每天一文,我试着记下我读到的文章的好句子和我感兴趣的观点,虽然字数不多,也只是在重复打字 ,但我更看重那种坚持的感觉。
我还制订了学习时间表,借鉴简书上某篇文章里说的,每天晚上7点到10点用2个小时的固定时间看书,写简书。除了老师的书,还已经看完了一本曾奇峰的精神分析的初级教材,以后先看老师另外的两本书。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感觉忽然开始从知道知识有了一些体会知识了。
比如说 ,抱持性行环境。主要是指父母给孩子的比较良好的养育情况。我自己其实和女儿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我当然很爱女儿,但她的一些行为比如顶嘴,拖拉,考试不认真等,我很是反感,经常在她犯错误时批评、指责,女儿有时低头不语,更多时候是边哭边找理由,辩解,我更愤怒 ,恶狠狠的大声斥责她,要她听话,安排学习或改错等。上周五去临淄前,我听女儿问地毯,我马上问了一句,你有从手机上看的吗?女儿很烦气的回答,我又没看手机。我听到她生气,也很气恼,说:我只是问你从哪里看的,你生啥气?女儿说:你就是认为我看手机了,你的语气就是那个意思。我说:你不要胡猜,你回答从哪里看的就行了。她说:你就是认为我看手机了,你还不承认。我知道一直争下去也没用,女儿这是已经开始闹了。我到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去了。
临淄的课上,老师做示范,王同学谈公婆遇车祸的事。下课后,我想起女儿的事 ,忽然有心得,我应该像咨询师那样给女儿一个抱持性环境。尊重,热情,真诚,宽容,积极关注,共情。我要相信女儿的能力和成长,不去挑毛病,只是陪伴她,爱护她,关注她,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我觉得原来的所作所为走进了我要指导安排她,她必须听我的话的误区,潜意识里觉的她可能不行,不能自己安排好学习,不能自己安排生活。当然,相信她,允许她,我也必须替她把关,但前提一定是相信她能做到,是她很努力,她很棒,我要和她一起努力,做好她的后盾。
妻子昨天因为女儿的英语测试很差。非常苦恼,也冲我大发脾气,嫌我没有好办法帮女儿。我解释了我关于保抱持性环境的理解,希望她和我协调行动。她并没有立即明白,她说那不就是不管吗?她担心那样女儿会更差?她逼问女儿的作业时,女儿关上房门到自己房间去了。我担心的是,前几天刚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女儿与同学关系遇到问题 时,我们陪伴,共青情,安慰)会被毁掉。我又抓住机会和妻子解释,说她的情绪化会让情况更糟,她的观点是糟糕至极,以偏概全,绝对化的错误观点(她也学过心理学)。今天下午,妻子的情绪看上去不错。晚上,妻子说女儿的作业不错,我很开心,长久的效果应该可以期待。我写下此文,以为凭据和记录,留待日后的检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