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囗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此巷得名,说法不一,较流行的解释是因为这里曾是东晋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王谢子弟喜穿黑色衣服,因而得名。
朱雀桥: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六朝事迹》云:“晋咸康二年(336)作朱雀门,新立朱雀浮航,在县城东南四里,对朱雀门,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
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两大家族。
寻常:平常。
《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是抚今伤古、婉而托讽之作。
前二句写乌衣巷荒凉衰败景象,“夕阳斜”,透出萧条之感,具有象征意味。
后二句借写燕子,表现乌衣巷的巨大变化,通过背景转换,借燕子的命运暗示人世变迁,表达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唐汝询云:“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唐诗解》卷之二十九)此诗虽为怀古之作,却不作议论,只是从侧面落笔,选取野草、夕阳、飞燕三种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小喻大,用今日之衰败反衬昔时之繁华,含蓄深沉,意味无穷。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