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读《幸福的勇气》(二):从教育之书到人生之书

读《幸福的勇气》(二):从教育之书到人生之书

作者: 碎沫 | 来源:发表于2021-10-18 00:07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我最初以为是给教育者看的,看了三分之二,后面开始讲个人了。

    青年作为老师,用阿德勒的方法教不好学生,除了没有真正尊重学生,还有自己的问题,没有学会人生三大课题。

    1.不是过去决定现在,是现在决定过去

    无论过去发生什么,那都不起决定作用。过去有没有精神创伤都没有关系,因为人并不是受过去的“原因”驱动,而是按照现在的“目的”活着。

    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处”的你自己。

    阿德勒思想本身就是基于对人的尊严与潜能的强烈信赖,他认为“人随时可以决定自我”。

    我们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过去”。只有根据千人千样的“现在”而被着色的各种各样的解释。

    2.教育者的是做什么?

    首先,不可以批评孩子。因为批评是一种破坏相互“尊重”的行为,发怒或斥责是一种低成本、不成熟、暴力性的交流手段。

    并且,也不可以表扬。表扬会令共同体中滋生竞争,让孩子们形成“他人是敌人”的生活方式。

    并且,批评或表扬,也就是赏罚,会妨碍孩子“自立”。因为赏罚是企图将孩子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依靠这种方式的大人内心害怕孩子“自立”。

    阿德勒还否定“认同需求”,主张把追求他人认同换作自我认同。

    想要通过拯救他人使自己获救,通过扮演一种救世主的角色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是无法消除自卑感的人常常会陷入的优越情结的一种形态,一般被称为“弥赛亚情结”。它是一种想要成为弥赛亚也就是他人的救世主的心理性反常。

    这个是青年的需求,渴望拯救一切。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者应该做的工作是什么?我们的辩论从这些问题出发。

    阿德勒的结论很简单。教育的目标是自立,教育者应该做的工作是“帮助其自立”。教育的入口是尊重;而尊重就是信赖;然后,基于信赖的关系就是交友关系。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句话。无论什么样的对象,都可以去“尊重”去“信赖”。因为这并非由环境或对象所左右,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并不是因为“喜欢自己”才只关注自己。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内心充满不安,所以才只关心自己。

    青年投身教育,是把它作为工作,而不是交友,也没有信赖,当然更没有爱。

    他也不爱自己,如何爱别人?

    3.如何去爱?

    爱,既不是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地期望“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这就是爱,共同体的感觉。

    人可以改变,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改变世界观或人生观。而爱就是将“我”这一人生主语变成“我们”。我们通过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立,在真正意义上接纳世界。

    爱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在这里必须追求的既不是“我”的幸福又不是“你”的幸福,而是“我们”的幸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脱离“自我”,才可以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立。自立就是脱离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摆脱自我中心性。

    弗洛姆说:“人在意识上害怕不被爱,但事实是无意识中惧怕爱。”并且,他还说:“爱是明明没有任何保证却依然会发起行动,抱着自己如果爱的话对方心中也一定会产生爱这样的希望,全心全意地自我奉献。”

    只想“轻松”或者“快乐”地活着的人即使能够得到短暂的快乐,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并且,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

    “但是,保持单纯却非常困难,那里有平凡日常的无尽考验。”


    这两篇都算读书笔记吧,因为我只是通过归纳总结,把这本书变薄了。

    至于核心思想,作者有提到过大半生研究阿德勒可能才会懂,所以我只是花了4小时来看,只是了解皮毛一点点啦,不过仍然给了我很多启发。

    另外推荐文中多次出现的弗洛姆,也是以为心理学家,著作《逃避自由》《爱的艺术》,本人大学有幸读过,薄薄一本写得很棒。家里也有买这书,下次回家可以再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幸福的勇气》(二):从教育之书到人生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jw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