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怀念过去的老师,憧憬未来的学生

怀念过去的老师,憧憬未来的学生

作者: 无愠色 | 来源:发表于2023-02-07 22:10 被阅读0次

在我的成长路上,单就课业知识一点,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和塑造,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期五六年级跟着的数学老师,戴桂霞,一名很严厉的数学老师。

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刚刚是十一二岁,正是开始贪玩偷懒的年纪,这个时候能够碰到一位严厉的老师对我的学习习惯进行约束和管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后来的我常常想,如果我早一点遇到戴老师,那我到五六年级这个刚刚开始懂事的转折点会变得贪玩,如果晚一点遇到戴老师,那我初中的学习的底子又打不好,所以很多时候机缘到了,不早不晚刚刚好。

戴老师每次上课都会要求我们预习,并且讲课的时候也会对着课本给我们讲每一道题,带动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自己去黑板上做题,她会随时的提问,随时的叫起一个人去黑板上做题,如果做不出来可不是简单地让我们课下抄十遍,而是直接拿棍子打手心(善意良性的),虽然很疼,但是起到的作用非常好。数学课大家都是严谨认真的,都是能够讲每一节课连贯起来,我们班级的课业成绩也是最好的。

等到考试的时候,戴老师会将我们的成绩单手动批改的带有排名序号的发给我们,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错,即便是发成绩下来我总是前几名我也会害怕的不行,拿到卷子第一反应是看自己的分数,如果分数不错那我可以立刻判定我挨得棍子就少了,如果排名不错那我的棍子就更少了,少之又少,但一定会有。

接下来最让我害怕也是对我帮助性最大的一步就是自己看自己的错题,因为如果是一些马虎错的题,不该错的题,戴老师讲到这里会停下,让全班错的人去领棍子,即便这道题全班错一半也是挨着去领棍子,要是连着几道不该错的题都错,那就得连着去几次。我也没少领棍子,每次领完棍子,棍子印着的地方都是发红发热的,手也没办法握笔。

这个时候我在听老师讲错题,就会格外的专注,自己也会不断的复盘反思。因为,如果下次还错的话,就一定会领棍子。

十一二岁的孩子能够有什么自制力,但这些却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正是这样的规矩和约束,严厉的教导才能够让我们这些学生终身受益。不过这里说一点题外话,用浅试知错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起到反思的作用,只不过效力不如前者来的猛烈迅捷高效深刻罢了,具体实践也要分人分对象分节奏实施。

我们的课堂开始如果有学生迟到,老师也会批评,因为要尊重老师,学生应该在上课前准备好。

而且那个时候我们的课堂上是不允许喝水的,原因是,不尊重老师,老师在课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喝水这本身就就是一种不尊重不重视的行为。

我们的课堂下课要求老师离开教室或者明确说了下课才能离开,不能够在打铃的时候显现出来想立刻离开教室,这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如果下课了抬头或者总想着出去玩,老师就会批评,因为老师总是会让我们等两分钟在离开,磨一磨我们的性子。久而久之我在外上课的时候,即便是累到眼花头晕,下课我也不会立刻趴下,再看一分钟书然后休息。

发自内心的比老师早到几分钟课堂,比老师晚一分钟下课离开。

就是因为戴老师鲜明的教学和奖惩制度,因为老师的严格,才让我养成了学数学投入专注的好习惯,让我能够在长大后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里重新回到专注的精神境界里。

现在我上了初高中,不管是老师变成了哪一位,我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尊重,这都是来源于幼时养成的习惯。

上了大学之后在外面上考取证书的课程,我也是保持者早进、晚退、不喝水、一定课下问题的习惯。我的内心动摇过吗?动摇过,因为人累的时候只想玩,不想学习。所以当我一想到老师还在那里讲课,老师还没有喝水,老师还没有休息,心里的尊重会立刻把我的玩心压下去,玩心直接就消失了。

即便是现在的学习风气变成了老师追着孩子学习,但是该有的规矩礼仪规范是不能改变的,老师终归是授业恩师,不管风云如何变幻,都是我们的恩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那礼仪规范去约束自己,自己才能够实现自己对自己高要求。

试问,倘若我们只想用严格管教来让自己养成规矩养成规范时间的习惯可能吗?不可能,因为大家都上过学,学校都是这样规范时间的,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变的家长期待的那样完美呢,因为那是外在的约束,而不是我们内心的约束。

只有发自内心去尊重,自己在内心里给自己要尊守得规范,时间意识、内在核心才能同时不断的成长。


如今我还有半年大四毕业,也有了自己的学生,虽然只有一个,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聚在一起。

高中的学习课也很紧张,这位学生的基础也比较差,但好在知道自己是该学习的,在补课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课业知识更是在核心素质上进行引导和教导。

我们的补课时间一天分别是定为八点、十四点、十九点开始,第一天我提前十分钟进课堂等待,等到了八点半,念是初次未曾在意。第二天我依然提前十分钟,等待到八点二十,后续依然又是一连七天,一天三次不准时进入课堂,同时也经常没有信息请假和报备,这让我开始很是生气,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孩子的学习速度以及做题习惯都显现着严重的毫无时间观念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我也就不生气了,专注点转变为如何才能有时间观念的教育。

我提过这个问题几次,这位学生开始能够报备,能够请假,虽然也会忘记,虽然不够准时,但是已经开始从毫无心理负担迟到早退,到会五个迟到早退里能够请三四次假,这个时候就进步一部分了。看人看进步,看改正,不是看结果,如果看结果,那就直接就不用教了。

等到第二个星期,仅靠引导是不够教导学生的,一定也是有严格的要求和约束,所以我在强调这个不守时的问题,每次也要让我等的问题,到定好的时间点之后如果不能来的话,要及时说或者提前说,要等到特定时间一定要说,不能够不准时请假,不能够事后请假。在这样之后,学生开始能够等到八点、十四点的时候可以精度的告诉我在做什么有什么事。这个时候又是进步了一大截,因为已经开始变得准时了,虽然还不能准时进入学习状态。这就是时间观念的养成过程。

我也意识到他之前是真的没有时间观念到知道迟到早退,亦或者是内心即便有尊重但不知道怎么做出来,所以老师提了怎样去做也会立刻去改,虽然不能一次改正完成,但只要坚定的走下去,就总能收货果实。

等我估计着他差不多可以再八点半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我提出我们要七点半开始进入学习状态,一者是要准时请假的观念和习惯已经差不多形成,所以要加大力度;二者是时间提前,学习时间变长;三者是时间提前事务变多,但是还要一定给我请假,就需要自己主动地去观察时间,安排时间,这样才能让一个孩子成长,能够开始观察时间,开始有时间观念,不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一天。

当然,随着学习时长的主动性提升、时间观念的慢慢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和思考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不断训练反复印证,学生的进步也已经很明显,但是自制力不够,这一点就需要自己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去成长。

我总是强调一点,每一个学生从小到大都写了多少年的字,写字得多少并不能让学生的字变好,真正字迹提升的时候是需要主动习字的心和细致的观察。

对老师的尊重是自我约束的心,时间的硬性约束则是自我观察的标尺。

只有对老师尊重,才能够去珍惜每一节课,才能够保证听课效率的下限,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课程的效率。珍惜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听。

时间的硬性约束是我们自我观察的尺子,只有拿好这把尺子才能随时反思,不断地提升效率。

两者并重才能提升。


这里我也想说一个鲜明的现象,就是每一个班级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就是永远都在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但是成绩也很稳定,那就是稳定的不好。

因为如果学会了是不需要无时无刻的学习的,学不会就会想要去增强时间这样的方法去安慰自己。

就像是很多初高中生的课外补习一样,报了班就相当于学习了吗?许了愿就能够实现吗?

在学会的前提下,在学进去的前提下,我们就要发挥这样学生的勤奋的特长。

不然,那就是用力用错了方向,真正的南辕北辙。

也能够真正的勤能补拙。

如果一个孩子本身勤奋,那么我们要做的也就是帮助他找到真正的方向,然后让他在正确的路上一路勤奋下去。

利他是我最喜欢的心性,勤奋第二。

相关文章

  • live in the moment

    从憧憬未来到怀念过去,我们从未想过珍惜现在

  • 怀念过去,憧憬未来。

    Jason Yang 有人说,一个过于怀旧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过去多么灿烂,而是他不能安于现状。人世纷纷扰...

  • 2018-4-21

    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 2021-09-15

    每天记得提醒自己,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憧憬未来中浪费今天的生活

  • 2021-08-06

    今日体验:每天记得提醒自己,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憧憬未来中浪费今天的生活

  • 心有欢喜,无人能及

    不提年少的欢喜 不问过去的伤悲 不惧眼前的困难 不怕未来的迷茫 此刻 你只是你 怀念过去,珍惜眼前,憧憬未来 此刻...

  • 怀念过去,珍惜眼前,憧憬未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身边的人好似都将谈恋爱作为必聊的话题 可能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段 也可能是被身边的人所影响 越长大越...

  • 静夜思

    现在与过去不同 过去憧憬未来 现在怀念过去 不起眼的点点滴滴 都成为美好回忆 现实与理想不同 理想全是答案 现实全...

  •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每个人都喜欢怀念过去,麻木现在,憧憬未来。可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时间是现在,放弃对过去的执念,直面未来的困难,努...

  • 有时候

    时而怀念过去 因为过去有你 时而感慨现在 因为现在有时会想起你 时而憧憬未来 因为希望未来能忘记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怀念过去的老师,憧憬未来的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rf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