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天的你是不是这样的:”毫无目的、毫无自觉地解锁手机,打开知乎,下拉刷新,下拉刷新,下拉刷新,再下拉刷新。”
仿佛一个正在做“下拉刷新就能刺激快感区域”的实验室小白鼠。
花钱听了很多音频,最后发现自己成为一个非常擅长用“你知道吗”+“一个冷知识”来活跃气氛的聊天学大师。
天天花费大量时间,自以为是进行的“知识阅读”,最后没有培养哪怕一棵知识的树苗,而只有一片稀稀拉拉的干草原。
不过,如果在听到的音频,刷过的知乎里了解了“查理·芒格”,并且记住这些话:“孤立的事物,无法让人理解更多东西。”“不在理论框架中互相联系,就无法派上用场。”那么,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
看了许多知乎,听了很多音频,却仍然没有提高。问题不在知乎,不在碎片化,而在于自己没有建立可以吸收,整理信息的知识网络。一个成体系的知识网络,可以帮助鉴别碎片信息的价值、更加专注、更有效地记忆信息。
碎片化是快节奏生活的必然。碎片化信息获取门槛低,对时间的利用率高,但是缺点也是致命的:良莠不齐。
知识,是基于事实或者观点,一步一步,有理有据的推演而来。从之前的结论推导新结论,新结论反向检验、支持之前用逻辑堆起的知识体系,此之谓“系统化的知识”。从这个体系中取出的片段,可以称之为“知识”。
而当下爆炸的信息中,充斥了大量“前无事实观点,后无检验发展”的碎片化文本。真正的“知识”与“无凭无据的观点”混杂在一起,浪费时间事小,吸收了错误的观点说不定还会误人子弟。
这就是建立“知识框架”的好处其一:成体系的知识,更加可靠。即使我们抽不出时间去啃大部头著作,但只要对某个主题有一定系统化认知,再去吸收碎片信息时,就可以用自己已知的原理和周边知识,去给出一个基本判断“这是不是在胡说八道”。
碎片化信息还体现出高度分散,适合作为广泛阅读的土壤,却不适合沿着某个主题深入挖掘。
当通过广泛吸收碎片信息,感觉到自己“了解很多”,却没有系统化、结构化认知的时候,即便凑巧对某个领域了解有十之八九,也难以自夸“正在学习某一个学科”,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个知识领域的边界到底在“十”还是“百”,也不知道去填补空缺的路径在哪里。方向感和边界感的缺失,会导致大量重复吸收,知识获取止步不前,也会导致漫无目的,在不同的知识宇宙混乱跳跃,无法进行专项的深入学习。
而有意识去系统性掌握某项知识,建立知识框架作为地图,可以提高方向感,让好奇心和成就感去推动在一个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这样即便是面对碎片信息,对于内容的取舍会更为专注。这就是系统性建立知识框架的第二个好处。
碎片化阅读还有一个特性在于“过目就忘”。除非凭着运气,反复解除到类似内容,不然碎片化的阅读的吸收率会非常低。可以想象一下,上周刷过的知乎,恐怕连是什么内容都记不起来,即便能模糊的回忆起内容,也很难想起细节,再要去巩固知识,只能是空谈。
有效提高记忆的方式,还是要落到系统化的知识。知识结构的各个部分互相关联,就能通过触发联想和记忆的“启动”效应,让人更快记住全貌,涉及的范围。当整个框架被记忆后,再接触到相关的碎片化信息,会有更多的记忆黏着点来把信息放置在牢固的记忆结构里。
所以,不仅仅是深入研究的学术需要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对于自己提高日常的“信息吸收率”,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也是极有必要的。
加拿大学生斯科特·杨,12个月自学4年麻省理工计算机33门课程,用自己的切身实践经验总结出“整体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分为模型、结构、高速公路三个层次。一系列紧密的知识,即为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构是理解的基础;模型是结构的压缩,便于记忆;不同结构之间通过“高速公路”连接,形成知识之间的关联,为深入研究和激发创造力建立基础。
结构和模型,说的还是系统化学习。而高速公路,可以给出"去学什么"的一种答案类型。
用“高速公路”来形容知识之间的关联,那么必然就存在可以成为“枢纽”的学科,这些学科,要么是不同领域的起点和基础,要么是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这些“枢纽”适合作为切入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点亮、发现大量的周边建筑,来指引下一步兴趣拓展,通过探索的好奇心来保持学习热情。
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凯文·博亚克与同事进行了一项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引用文章的研究,描绘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关联程度,发现七个枢纽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
就用心理学来举例,当完成心理学的入门学习以后,会发现牵涉关联到的生物、神经、遗传、语言、心理哲学、社会学等等其他学科。无论哪一门,都可以引发兴趣让自己继续钻研,在新学科的学习中,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心理学所学的知识的印象。
而在比较轻松的兴趣领域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枢纽节点。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不同艺术种类的综合,同时也承载思想、文化表达的功能,通过对电影的深入研究,可以迅速拓宽绘画、音乐、摄像、表演、故事、语言、符号和思想等等各方面领域的认识。
另一方面,在没有系统化地构建基础认知之前,看电影只是被动地接受导演对你情绪的调动,接受价值观的输入;而掌握了关于电影的理论基础,了解视听体验,故事剧情背后的运作模式,每一次看电影引发的思考和分析都会是一次主动提高。
同样,我们已经不可避免要每天利用碎片化时间吸收信息。通过有意识建立知识框架,让这些消耗的时间成本换来自己真正的提高,也许就是十年后,你和“沉溺刷新快感的小白鼠”之间的区分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