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双非财经类大学学习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今年七月毕业了,找了一份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
之前在学校里当导航学长,很多学弟学妹现在也马上进入大三下学期,大多数同学又站在了选择的路口,考研,先工作还是出国。很多同学问到我为什么没有考研,在大多数身边的盆友看来,双非院校的敲门砖在人才市场上与985相比起来缺乏竞争力。在我大一刚进校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并且下定决心要通过考研来改变这种局面。但是走过四年,回头看发现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就像当年的高考,你总以为这一场考试是凭分数决定平台,但却未曾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为在一直以来的教育观念里,我们认识自己的能力是缺失的。
说回来,关于考不考研,我希望从这几个层面帮助自己理清逻辑,也希望可以给你们带来一些有启发的分享。
1.你有没有期待过自己几年后想要的生活?
说这一点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以始为终的目标感。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用外界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所以想去一个有活力的城市,想提升自己的价值——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但值钱的人一定会有钱。提升自己价值这句话说起来很虚,特别是对于不属于严格自律型的人而言,他们需要有一些外部的压力刺激,可能是所谓的平台和圈子,可以让自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在最好的年龄根据自己的性格优势做一些能实现自己价值的事,去更有活力的一线城市奋斗吧。
2.知道自己大概的目标需求,再来看如何实现它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
考研、出国、就业。因为还是比较传统和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一枚,暂时没有宏大的创业理想,所以这三条路成为了毕业前的又一个岔路口。我也经历过现在很多学弟学妹们目前的困惑,当时的我,力图用行动、用搜索、用别人的经验认知来为我的迷茫解惑。当时看到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写过这样一篇关于考研、出国、就业的客观的稿件,我觉得很契合我内心所想,因为在此之前,学校的一位关注我发展的良师(给我上过课的教授,也是一位认知开阔的硕导)给我分享了不少。
除了考公务员,考研、工作、留学三件事我都做过。毕业也快10年了,也算是能作为「过来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考研不一定是个坏途径,但也不一定是个好的途径。最后还是关键看你自己要什么。
你未来想做的事情,需不需要考研这一道步骤?
读研最主要有三个作用。
1.「学术生涯垫脚石」
最主要的作用当然是,如果你之后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打算,考研是必经之路。
我当时就非常想从事基础科研工作。我对很多学科都很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心理学。
当时觉得考不上就继续考也没问题,而不是犹犹豫豫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仍然还有之后继续去搞学术研究的打算。
但我发现大部分同学是对科研本身,以及你自己研究的领域没有什么爱的。很多人就是拖延症,尤其是保研的同学,不保白不保的感觉,结果就读下去了。
结果,进了研究所,又过了一两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搞学术。钱又少,项目也不一定好,导师也不一定跟对了,万一跟了个混日子的导师,那叫一个惨。
后悔了,再出来找工作,也没有社会上需要的工作技能。年龄也大了,再来试错,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我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类的「科研逃兵」了,都30上下了,还像应届毕业生一样迷茫。
不要糊里糊涂的,想想自己真的喜欢科研,喜欢你的领域么。
别把学校和实验室当成你的避难所,你迟早要出来面对这个社会,宜早不宜迟。
2.「技能拓展包」
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点:「硕士比本科好找工作」。
并不是!!!
如果你不知道你读的这个研究生具体的好处,硕士其实并不比本科好找工作。
大部分读研的同学,读研的两三年,其实和本科没有区别。还是吃吃喝喝混日子,帮老板打打工,社会工作技能还是没有。
出来了以后不仅年纪大了几岁,还没有工作经验。和你一起本科毕业的同学这时候都已经开始升职了,你才刚刚开始工作。
那么如果不搞学术,读研就完全没有用吗?
当然有用!
但是前提是,你得知道具体有什么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说,你想找的某个工作一定需要某项专业背景,本科并没有学,得补充这方面的专业技能,那么就可以读一个。
但这其实也不是必须的。
很多人现在做的工作和本科专业也没什么关系。
很多东西完全可以自学,如果你能自学,或者有培训班,就没有必要去读,因为时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我知道很多设计师,本科学的别的,硕士也没有读设计,都是自己学的,现在职业发展也都不错。
去问问从你目标专业毕业的师哥师姐,看看他们推不推荐你读个研,如果要入行,怎么开始会比较好?等等。
读研并不是唯一的路。
另外,如果你没有认识的相关的人,可以去 LinkedIn 或者脉脉上看一些职业红人的简历,就知道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了,是个非常好的参考。
如果非得要读个研究生才行,你又很喜欢这个岗位,那么就去读吧。
3.「圈层升级利器」
如果你的本科学校不好,考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可能就是你的圈层升级器了。
你可能就会从只能进二流公司到可以进一流公司了。
但是要注意,不是随便考个好学校就行,一定要去看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导师背景、校企关系以及师哥师姐的去向。
如果这个专业的导师特别有人脉,或者和某个企业有着特殊的关系,师哥师姐去向也都很好,可以依托校友进入一个以你现在的背景进不去的公司,那你就能达到圈层升级的目的。
比如说我知道很多大公司都会有某个学校校友聚集的现象。
我们硕士的很多同学和师哥师姐都去了腾讯,当时腾讯是直接点对点来我们班招的,进的概率特别高。
我认识一个姑娘本科学校是一所普通重点,硕士跟了北大一个知名的导师,研究生的时候做了很多校企合作的项目,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高薪预订了。
很多人误以为换了个漂亮的学校牌子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是错误的想法。
如果你只是有了个漂亮牌子,简历上仍然空空荡荡,那和你之前本科的简历没有区别,还浪费了几年时间。
去问问你之前这个研究生毕业的毕业生去向,自己心里有个数,不然都不知道自己读出来干嘛。
如果你没有清晰地知道为什么读这个研,真心不建议你读,还不如先找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先上班。
如果有条件,我更推荐出国去海外名校读研,视野更开阔,机会也会更多一些。而且很多英联邦教育体制的时间也特别短,很多都只有一年。
我的研究生就读了一年,一年的课程非常紧,完全没有喘气的机会,质量也很高,可以说是非常合算了。
留学也一定要选择好学校和好专业,知道毕业出路、课程质量。
海外的学校水的太多了,花了大笔钱,好多人就在国外做代购去了,回来找不到工作就还在做代购。
那还不如直接申请劳务出国工作做代购,还不用花爸妈那么多钱。
如果在国内的学校不咋地,申请的国外学校也不咋地,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和国内一样混混日子,回来也不会提高找工作的概率。
我面试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在硕士阶段完全什么都没有学到。
很多申国外名校的学霸们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基本上都想得很清楚了,自己也都很用功。我认识的去藤校读研的同学之后发展得也都很不错。
有些同学应届毕业就去读一些乱七八糟的 MBA,回来就很尴尬,你连什么工作都没有做过,管理什么?
更何况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读起来也是半懂不懂纸上谈兵的,自己还觉得自己应该做个管理工作。
谁要你呢?
4.「迷茫怎么办?」
很多同学说;我迷茫呀,不知道做什么好,读研可以缓一缓。
这还是在逃避,而且是用了一个很高的代价在逃避。大多数人读完研了其实也想不清自己要干嘛。
我建议迷茫的时候:
多看看各个行业的招聘信息,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岗位。
多和已经工作的不同行业的人聊一聊,知乎上也有很多关于各种行业的信息,多了解。
多听点各种感兴趣行业职业技能的讲座。
尝试找一份能够胜任的「迷茫期」工作,手上有事情做才能骑驴找马。
只有接触的信息广度和深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才能找到方向。
连有哪些目的地可以选择都不知道,谈何方向呢?
总之,读研并不是个性价比很高的「迷茫期选择」。
如果你没有想到除了混文凭以外读研究生的意义,不建议读。
以上内容,我觉得说得很清晰客观。最近在写毕业论文,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很负责的教授,据我了解,大多数经管人文类专业本科生同学的毕业论文是比较水的,也少有老师手把手的带,但是我的老师,坚持给我们开毕业论文指导会,他说过很多话,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做论文是你们获取新认知和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毕业后读研的同学,这一次研究训练就是为你读研究生打下研究基础,让你有一个基本的做研究的思维。毕业后工作,这篇毕业论文也将为你带来不菲的价值,教会你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逻辑。
最后,说说我自己:我是在今年的四月份放弃考研,准备毕业就直接工作,你会发现,当你不断进步之后,你有更多想要的东西,自己特别想去广州,当时考研想考自己感兴趣的新传-企业传播方向,也是想去广州的学校,了解中还成了张志安老师的粉丝,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但考研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太高了,我可能在目前阶段来说,性格爱好上也不是一个特别钟爱学术的人,而且在就业方面,只要分析不同企业的需求(非名校建议不看国企,国企央企看重学历专业学校),我还算有较好的竞争力。最后找工作看了一些广州的机会,通过努力拿到了广州一家公司的offer,感觉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实地的体验实际的努力之后才会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我特别能理解你们现在的困惑。
祝好,有困惑可以留言,这篇还不全,后面有时间会持续更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