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写作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想要写点儿东西时,总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感觉。但坚持写作三个多月后,我觉得很多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结合自身的经历,我觉得写作最怕三点:一怕没有素材,二怕没有恒心,三怕没有反思。
首先说“没有素材”。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写作枯燥,甚至极度厌恶写作,主要原因在于他提起笔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生活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即使是像《聊斋》、《西游记》这样存在妖魔鬼怪的作品,也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因此,要想写作,甚至成为写作能手,一定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虽然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学习、工作压力普遍都不小,很多人终日忙忙碌碌,便觉得生活是索然无味的,没有什么可写。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有可选择的素材。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消息,小到一天当中遇到的各色各样的人和事。只要用心观察,一定能够找到能够下笔的东西。也许很多人觉得没有时间将素材整合成文字,其实时间全靠挤出来。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午休间隙、晚上休息之前,甚至是上厕所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在头脑中进行简单的构思,将生活中邂逅的碎片化的东西转化为写作的素材。这些素材或许有的详细,有的极为简略,但都可以在今后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篇篇作品。
再说“没有恒心”。很多人会觉得写作是一门及其高深的学问。如果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何娴熟的写作技巧,是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的。这种想法其实也很片面。对写作者而言,确实需要掌握相关写作的知识和技巧,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上过很多节写作课,写过很多篇作文,也一定会接触不少写作知识。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爱上写作,就必须把它当作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信仰去坚持。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作家在成名之前,就是在经历长期坚持。他们中有不少人被无数次退稿,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其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天才作家!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脱颖而出。哪怕你一天只写几十个字,长此以往就会觉得:一天不写作,就感到这一天过得非常痛苦、非常不充实。如果真能达到这种境界,你离成功往往也就不远了。
最后说说“没有反思”。这一点也至关重要!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位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他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他坚持写教学反思,他就很有可能成为名师。写作跟教学其实是一个道理。坚持写作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写过之后就置之不理,没有及时反思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最终往往收效甚微。有位作家提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可能毫无瑕疵,但你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里面隐藏的问题。当你解决了这些问题后,你的写作水平往往会“更上一层楼”。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以前在写作时喜欢加入大量的成语和一些形容词。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被描述的事物具备鲜明的特点,也希望作品中的文字不再平淡乏味,而是具有文学气息。但我经过反思后,我觉得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使用过度,反而会使得文章语言被禁锢住了,从而缺乏生动、细致的文字。因此,如何在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成语、形容词的前提下,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将片段讲得绘声绘色,就是我今后必须面对、思考的一个问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做好调整、改进措施,写起作品来会越来越自信的。
写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要敢于发现问题,并迎难而上,最终一定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网友评论